承德 杨帆
第21篇 关于《奢鉴碑》的续篇
求真求实是老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奢鉴碑》一文,蕴含着我对文物的爱惜之情,也寄托着我对“奢鉴”意义的关注,还有对来龙去脉,真实的求索。
宣传和求教,前后已经二十余年。这期间,老博物馆馆长冯春江协助搜寻线索,原市委副秘书长彭怀,热情地协助咨询,老书法家仇承轩,亲自考据。原文物局总工王福山依据历史追踪推论,这些人,都让我感动,让我肃然起敬。
其中,王福山提出,有可能是热河都统熊希龄的手笔。在旧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熊希龄和宋哲元比较廉洁,体恤百姓,在承德留下较好政声。
但是书法家仇先生说:熊希龄是章草,行书,不使用隶书,而碑体上的字是很严谨,有功底的隶书。
我认为:如果是清代人写的,一定与皇家有关。然而,第一,皇家所立,必定有文献可查,事实没有。第二,皇家规制森严,除了皇帝,其他人,不可能在山庄里立碑石。
最大可能是伪满和国民党时期的人做的这件事。还是关阔先生说的接见真实。暂斷的临时政权,普通的师级军官,没人记录文案。
关阔先生已经仙逝,后悔当年没有更深入地求证。
写作立碑的人,也许永久寂寞无闻,但是奢鉴的警示会永远立在避暑山庄湖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