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医博物馆
何锦雄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内,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建设的中药标本室、药圃及1996年建设的医馆。2001年,整合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2006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原“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物馆”基础上,正式成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2008年,正式成立为独立法人,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内设机构变更为直属机构(正处级公益一类)。馆址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迁至大学城区博物馆大楼,建筑及展览面积大大增加。
博物馆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与大学正门、中心广场形成校区中轴线,外观立面设计采用岭南民居风格,平面布置为工字型,中间6层,两边翼楼为5层。新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附属室外药用植物园区面积达5.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5931件文物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药标本2000多种、1万多瓶(份),室外药圃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
展览馆大楼1楼架空;2楼设临展展厅、办公区、服务区等;3楼设中国医学史展厅、广东中医药发展成就展厅、岭南医学展厅等;4楼设中药展厅、中成药展厅、岭南药材模拟生态区等;5楼设针灸养生展厅、科普园地、校史展厅及储藏室等。
基本陈列——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线索、医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示馆藏医史文物和文献,分为医药创始、体系形成、晋唐医学、宋金元医学、明清医学、近代医学、现代中医药七大部分。
医史馆——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线索、医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示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2000余件,分为医药创始、体系形成、晋唐医学、宋金元医学、明清医学、近代医学、现代中医药以及岭南医学发展八大部分,展现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轨迹和岭南医学的独特成就。并独家馆藏医史文物有清代王晋绘《名医叶天士遗像》、现存最早刻有“疾”字字样的甲骨片、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明拓片、清代十二时辰药瓶与十二生肖药瓶等珍贵文物。
中药馆——主要展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珍稀中药、岭南中草药、海洋药及常用中药剂型等标本2000余件,介绍药材真伪鉴别、中药防病治病等应用知识和中药的历史文化。
标本展区——标本展区贯通3个楼层,整个展出以岭南中草药为主的600瓶药用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墙。游客到来,仰视标本墙,感觉非常震撼!
其中,由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转赠给该馆一棵有50多年参龄的野生人参浸制标本,花、叶、参体同株,呈人字形,形态优美,宛如少女翩翩起舞。经培养后在离土环境下继续生长并长叶开花,甚为奇特。
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为中国首座中医药综合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示范点、广州市科普经典游推荐景点、广东省首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一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9月,被认定为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在我的藏册里,只收有一枚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赠券,此票是前些年券友赠送的。至于为什么在赠券上有50元的标价字,当时他也说不明白。据知该馆到大学城后就一直免费开放的,估计是为一次特别的活动须要印制,此后这么多年来,再没有见到有不同版的门票出现。过往,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中,先后收到有简介、明信片、书签等纪念品。
(图一)博物馆内的中药馆一角,网络图片。
(图二)贯通3个楼层的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墙,网络图片。
(图三)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赠送的野生人参浸制标本,网络图片。
(图四)简介的正面。
(图五)简介的背面,清代十二时辰药瓶与十二生肖药瓶图。
(图六)明信片
(图七)门票
参考资料
1、广东中医博物馆历史概述
2、广东中医博物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