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十四节气关联最多的博物馆门票
北京 李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从小学念诵到今天,已经有六七十年,细想起来该是我们最熟悉的歌谣了吧。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东周时代,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吕氏春秋》中,就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名称,以后又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北海公园于2019年2月4日首次发售“北海二十四节气门票”的立春门票。这套文创门票上的图案结合了北海公园的特色景点及二十四节气,仅限节气当日发售。
北京天坛公园2019年12月 22日(冬至)开始发行二十四节气门票,2020年初因疫情暂停发售,9月恢复发售,到2021年又补齐停发的几张,跨时3年才算完成。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农业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和节气关联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博物馆。
和北海、天坛不同的是,农博二十四节气参观门票全套共8张,分别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发放。门票上的设计图案均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里相应节气的实景拍摄,有回廊亭阁、朱檐碧瓦,也有花草鸟兽、翠柏苍松;有春日繁花、夏日鱼虫,也有金秋落叶、银冬白雪。参观门票巧妙融合了“两分两至四立”八个节气的多种元素,不仅展示了农业博物馆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和“大型园林式博物馆”的美景,也体现了与不同节气相对应的物候特征和民俗文化内涵,设计精美,构思巧妙,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因为博物馆是免费开放,所以门票也是免费领取。根据馆里规定,节气门票在开始发行当日起半个月内使用,即在票面标注的节气内使用,其它节气则使用农业博物馆的普通参观票。
中国农业博物馆自2022年2月4日(立春)开始使用节气门票,但2月9日才在网站发布消息,因此时正是春节之后,所以领取立春节气参观券的人很少。
又因年内疫情不时严重,也耽误了后期节气门票的发行,所以直到今天我才集齐了这八枚特殊门票,而这时距下一个立春节气只有不到10天了。
虽然农博的这八枚票设计上没有北海和天坛的二十四节气票精美,票面上的信息量业也没有那么多,但由于农业和节气的特殊关系,我觉得这套票还是满有意思的,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