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广州早期公交車票(之四)
林仕荣
公共交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也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服务对象,它的发展速度,管理水平的规范、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
广州解放至今几十年的交通发展变化,也可从方寸之间的“车票”作为历史见证,而车票(尤其是早期)的大家族中,方寸虽小,也像百花园中的鲜花,绚丽多彩,品种繁多。就我收藏其种类就有四大类。一是“次票”,二是“段票”,三是郊区线路的“专票”,四是“月票”。 而“月票”是指公交部门为了照顧、方便一些需要上班工作、学习上学而长期乘坐公交車或乘车频率较高的乘客而专门发行的当月全月使用的专用车票,俗称车卡或月卡。
上述一至三种车票在“新中国——广州早期公交车票之一、二、三”中分别作了介绍,今天,笔者从珍藏的一百多种月票中精选六个有特色月票,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一九五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管理处三十次月票(图一正、背面),大小规格为10.6cm×8.3 cm,正面上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管理处”,下方为“三十次月票”,左右两边分别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间有“海珠桥”简图和四点说明:本月内使用三十次为限,用完无效,逾期无效,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不得掛失,乘车时持本票交沽票员按次剪孔等内容。背面四边为顺序1至30的剪孔标记号,中间分别设有“服务机关、经办人、职别、姓名、年令、性別”等登记栏,並盖有“1952年2、只限市内线路使用,只限一人使用、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管理处”等四个紫色印章,整个设计简洁、庄重、美观、大方得体。
(二)一九五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共汽车管理处乙种计次月票(图二、正背面),大小规格和设计风格、图案近似图一,不同之处主要是:没有了“海珠桥图案、抗美援朝”的标语,但背面有公共汽车和中山纪念碑图及花纹图案等,乘车次数由30次增至60次,而且60次的剪孔标记设在票的正面。
(三)一九五七年,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30次公共汽车月票(图三、正背面),大小规格为10㎝×4cm,票的正面上下分别为1至30次的剪孔标记,中间为“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共汽车月票”及“乘搭1至12白灰场·鳯石”的乘车路线名称,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是“1957年11月”的紫色圆型小印章、30次月票、一辆公共汽车的图标。背面是四条说明和一个红色圆型“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共汽车月票专用章”。整个设计简洁、明快、清淅、白底、红色、字体色调、比例协调、既小巧玲珑,又鲜艳夺目。
(四)一九五七年,广州市交通运输堂理局52次公共汽车月票(图四、正背面),大小规格为9㎝×6㎝,该票正面四周就1至52次剪孔标记,中间从上至下是“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共汽车月票”名称和绿色的“1——12白灰场·鳯石”乘车路线,左右分别为“52次月票”的红色标式和“1957年伍月”的紫色圆型小印章,中下方还有一个五角星和稻穗放光芒的装飾图。背面四周为城乡公交运行的场景,中间为4条说明和一个红色圆型“广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公共汽车月票专用章”。整个设计风格和色调近似图三,简洁、明快、鲜艳夺目。
(五)一九六一年,广州市公共汽车普通月票(图五)。该票大小规格为9㎝×6㎝,结构上分月票硬纸卡片和月票簿纸片两部分,月票卡片是一年有效的,用硬纸印制,卡片设计有“广州市公共汽车月票”、“1961年”都是美术字装饰,很有艺术性。“乘搭路线1——18”,说明当年广州市内共有18条公交线路,右上角留有一小方框张贴月票持有人照片,说眀只准本人使用,不能外借。左下角留一方框粘贴当月购买当月的月票图片,每月图片不同,轮流更换。整体设计票面也很美观、协调、壮重、得体。
(六)一九六二年,广州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普通月票(图六),该票的大小规格、设计风格造型等近似图五,不同之处主要是搭承路线增加了“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线路“1——19”,也说明1962年比1961年又增加了一条新线路,而且设计票面图案增加了不少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的图案色彩,使月卡画面增添艺术的美感。
(图一)1952年三十次月票正面反面。
(图二)1952年乙种计次月票正面反面
(图三)1957年30次公共汽车月票正面反面
(图四)1957年52次公共汽车月票正面反面
(图五)1961年普通月票卡
(图六)1962年普通月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