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题记:自打进入券界,便逐渐地认识了几位女中豪杰。顾宗玲、彭水珍、周新娥、崔艳红、杨新渝、张占芝、王丽荣、李金燕。她们都是笔杆子,退休前在各自的单位担任着领导工作,群众基础好,德高望重,所以在券界也是平易近人。她们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在券友间竖起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王丽荣老师虽然未曾谋面,但她热爱门券收藏研究网,积极撰写稿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忆与期望
北京 王丽荣
门券收藏研究网的一则征文启事引起我的关注,征文邀约券友们敞开心扉把参加过历届国展的印象及感触深刻的事讲出来,同时也希望把对二十一届国展的期望做出表达。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记忆闸门由此波及、逐渐打开……
本人一共参加过五届门券收藏国展:两次亲临参展参会:分别是1996年西安第九届国展,参展专题《江山如此多娇》和1997年太原第十届国展,参展专题《冬季旅游在北京》、《旅游之年话资源》。
两次参展但没有参会:分别是1999年广州第十一届国展,参展专题《春天的故事》和2009年陕西黄陵第十六届国展,参展专题《傅山的足迹》。
一次亲临参会但是没有参展,这是2013年石家庄第十七届国展。
撰写的三篇论文分别入选三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第十届国展时论文《浅论旅游资源与旅游门券》在会上宣读并入选第四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论促进门券收藏文化大发展》入选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试论创新门券展集的形式与再创作》入选第12届第13届全国旅游门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印象最深的一次国展
1996年5月初,听到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9月份将要在古城西安举办的消息,自己收藏门券多年,但只是工作之余独自欣赏而已,没有交流,更无展品,现在制作来得及吗?内心忐忑、犹豫不决。最终在会长、同事、家人的鼓励支持下赶制出了门券专题《江山如此多娇》,这是我的处女作。当一部没有章法的作品邮寄给西安后,组委会没有歧视、没有退回,而是及时和我取得联系,指出不足、帮助缩减、重新制作贴片,最终得以展出圆梦。第一次参加国展就让我感受到门券收藏大家庭的温暖,是九届国展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与展示的平台,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感谢西安券友对新券友的大度包容与不吝赐教!谢谢你们:石杰、谢加树、胡海平、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西安券友……
1996年9月底跟随太原收藏协会张明甫会长、王艾甫付会长、魏晓中、任文贵、赵文革、张志琦、李云等券友一起赶赴西安参加第九届国展,同时组团申办第十届国展。记得到达西安的第一天就赶往布展厅,大家一起把张志琦、赵文革两位券友一路用头顶、肩扛、从太原带来的沉重的塑料展框和100片《人说山西好风光》门券贴片插入展框、布展悬挂上墙。《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一次亮相国展。第二天和到达西安的于凤才、任文奎、张笑尘、朱红秀等山西券友在开幕式汇合,大家合影留念。一起前往展厅认真观展学习交流。展览大厅异彩纷呈;高手云集展集亮眼;学习机会千载难逢。在展厅也看到自己的门券专题《江山如此多娇》悬挂在墙,初次制作就上国展,离不开西安券友的不吝赐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新朋老友欢聚一堂,温馨场景至今难忘。
九届国展程序安排紧锣密鼓,申办十届国展竞办会议在晚上举行,因为1997年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迎接中国共产党十五大胜利召开、香港回归祖国、97中国旅游年”所以呈现几地竞办十届国展的盛况。太原代表团在张明甫会长的带领下参加了竞办:室内竞争如火如荼,竞办方争先恐后各述举办优势;室外焦急等候,出谋划策传递良策;严肃认真、各显其能。最终结果,协调组决定1997年将举办第十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分设两地:南京的“庆祝香港回归、颂中华锦绣·第十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和太原的“97中国旅游年·太原旅游购物节暨第十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主题展览。
首次制作门券专题,首次参加国展,首次参加布展,首次亲临现场观展学习,首次参加申办,首次和全国各地券友相聚相识交流,首次感受到门券收藏大家庭的温暖,这么多首次让我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体会最深的一次国展
自己全程参与见证了从申办到太原成功举办的第十届国展,深感办展方的不易与辛苦,体会到要办好一届国展,“取得政府的支持,拥有甘于奉献、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缺一不可。还体会到举办国展也是提升门券收藏文化水平、传播门券收藏文化、扩大门券收藏队伍的重要途径。
感觉最温馨的一次国展
十一届国展广州主办方对未亲临参会人员的参展作品的接收有回执、回寄有展品展位拍照、参展证、国展门券,工作做的非常好,细致入微令我感觉最温馨!
这是国展主办方对没有亲临参会、积极参展券友的重视与鼓励。期望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能够得以传承。
多次参加国展,借此征文之际把这些美好的回忆与期望真诚交流、快乐分享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