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罗斌林
显示日期2023-02-23;访问次数:505; 电脑端

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罗斌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最后流入渤海。在黄河流经的两岸,孕育并创造了无数灿烂的华夏文明。而皮筏子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在唐朝起初是以牛皮为船以渡,到了宋代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古代革囊又称革船,今称羊皮筏子。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运载货物这种交通方式,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

图片1_调整大小.png

图片2_调整大小.png

战国时期的伍子胥的牴夷牴夷即为革囊)可以称之是其鼻祖。古文献记载中革船一词频频出现。革船,顾名思义,就是由动物的皮革制作而成的水上摆渡工具,其历史非常悠久。但革船一词出现很早,羊皮筏子一词出现则较晚,羊皮筏子的正式出现是在北宋时期。《宋史·高昌传》中记载:太平兴国六年,宋供奉官王廷德出使高昌,次历茅女蜗子族,族临黄河,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或以囊骆牵木筏而渡。羊皮筏子使用的羊皮胎通常只用山羊的,且只用公山羊的。

图片3_调整大小.png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毛皮。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民间有杀它一只羊,剥它一张皮,吹它一口气,晒它一个月,抹它一身油之说。用麻绳将4根较粗的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之后与较小的柳木条进行捆扎,用量视皮筏大小而定,再将皮囊以4,5,4的排列形式扎在上面,羊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而且重量很轻,便于携带。羊皮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在过去,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子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其稳固性超强。若几百个羊皮囊扎成一个大筏子载上货物,其气势如同雄伟的军舰,故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跟所有传统的水上运输工具不一样的是,这羊皮筏子得吹气,而这吹气,可不是依靠其他什么工具来进行打气,这是完全由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据当地老人说,吹牛皮( 唐朝是以牛皮为船以渡)的俗话就是来源于这里。

图片4_调整大小.png

图片5_调整大小.png

图片15_调整大小.png

羊皮筏子的驾驭根据筏子大小不同,由1名至8名筏工组成,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掌桨领航,其他筏工统一听从号令。过去黄河水道既无水文资料,又无导航设备,运送过程十分凶险,所以形成了很多禁忌,如每次开筏前,筏客们都要沐浴净身,选好黄道吉日,然后杀鸡宰羊,祭祀河神或龙王,他们十分忌讳讲破、沉、撞、没等字眼,只许乘客称呼他们为掌柜的把式,不许称呼筏子客航家。路过一些事故多发地点时,禁止乘客询问地名,漂流途中每见河神庙或龙王庙,都要停下来进庙烧香磕头,祈求一路平安。

图片7_调整大小.png

图片8_调整大小.png

纵观羊皮筏子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这是它的历史价值;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很具观赏性,这是它的艺术价值;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它的文化价值;它是食品的衍生制品,不消耗资源能源,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无噪音、无污染,所以它还具有经济实用价值。

图片9_调整大小.png

图片16_调整大小.png

  羊皮筏子作为蒙昧向文明过度的产物,古代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制作发明了这一工具,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和生存空间,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黄河之上依然是漂流着羊皮筏子,但乘筏人已不再是贩卖货物的货主,也不是走亲探友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岸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和体验。

图片11_调整大小.png

 图片12_调整大小.png

 图片13_调整大小.png

 图片14_调整大小.png

 


编辑:王建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3-02-23 01:10:06

欣赏了,点赞!……谢谢罗老师券说“羊皮筏子”!……受教、学习、长知识……

姓名:房亚栽; 时间:2023-02-23 07:24:46

宁夏沙坡头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那年我去大西北旅游时,目睹了当地水上交通羊皮筏运送游客的场景。谢谢罗老师精彩的介绍!

姓名:陈捷; 时间:2023-02-23 08:29:51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3-02-23 08:40:19

好文章,谢谢分享!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3-02-23 09:24:45

欣赏了!谨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3-02-23 09:50:42

好文章、好介绍,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3-02-23 10:13:59

在沙坡头旅游,见过羊皮筏子,但没敢乘坐!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3-02-23 10:17:28

写的很直观,见识了羊皮筏子,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3-02-23 10:34:29

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3-02-23 10:58:53

好文章,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3-02-23 11:57:40

船一样的羊皮筏子。谢谢介绍!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3-02-23 14:07:09

欣赏了、

姓名:张岩; 时间:2023-02-23 14:18:34

黄河上游一景!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3-02-23 14:21:53

去过沙波头,看门券亦感亲切。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3-02-23 15:21:06

拜读了,谢谢罗老师美文,让我有幸了解关于羊皮筏子的这些知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3-02-23 15:47:20

今天,古老的黄河之上依然是漂流着羊皮筏子,但乘筏人已不再是贩卖货物的货主,也不是走亲探友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岸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和体验。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3-02-23 16:56:59

羊皮筏子,古时的运输工具,现成为黄河游览一景。谢谢罗老师介绍!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3-02-23 19:51:20

看门票又想起当年在宁夏乘羊皮筏子漂流的情景,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3-02-23 19:58:44

就地取材渡黄河,前辈才智真服人。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3-02-23 20:31:23

羊皮筏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谢谢罗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张有发; 时间:2023-02-23 22:57:37

在兰州的中山桥下,亲眼看到了羊皮筏子,只是胆怯没敢乘坐。多谢分享。

姓名:熊斌; 时间:2023-02-24 17:42:38

有朝一日,我会穿着羊皮袄,吃着羊肉火锅,坐一下羊皮筏,畅游黄河上游美景,感受西北风情。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23-03-07 07:52:14

皮筏子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谢谢罗老师的精彩介绍。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