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存完好的古书院(四)
俞无畏
七 广雅书院
与广州现存完好的其他几间书院不同,广雅书院属于新型书院的那种。1883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南下广州任两广总督。赴任后,张之洞决定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新型学院,培养适应岭南洋务运动需要的新型人才。
张之洞提出,院址应“山水幽胜,去省亦不甚远,在不喧不寂之间”。1888年,他在“省城西北五里源头乡”(现在广雅中学校址处)创办起了广雅书院。
“广者大也” “雅者正也”,书院的名称蕴含有“大而能正”的意思。
古人建书院,十分讲究山川地势,多建在藏风地水、环境清静的地方。张之洞作为来自中原的高官且是位大学者,对此自然也不例外。
创建书院当年(1887),首先开挖了环绕广雅书院的河涌为护院河,称其为广雅涌。岸边广栽杨柳花草,涌里流水清澈,好一幅明朗清景的动人画面。广雅书院因为所处位置地势较低,所以院内建筑物都筑有较高的台基。开挖护院河既有利于排涝,又能使书院和外界隔离,自成一体,不受外界干扰,让学子们能静心攻读。后来广雅涌因污物积聚导致堵塞,已失去了往日的美景,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将它改建为箱式暗渠,水道自此消失。
广雅书院正门旧照(图取自《羊城寻旧》图册)
广雅书院当年的建筑,是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书院功能进行布局的,主要建筑物建在中轴线上,它们坐北朝南,依次是院门、山长楼、礼堂、无邪堂、冠冕楼;两侧设东斋和西斋,为学子们自习和生活的场所。至今东、西斋的石碑仍在,就立于校道旁。
广雅中学校庆请柬
这是一座占地广阔、馆舍宏丽的古代书院。院里林木茂密、浓荫一片。山石、亭台、楼阁、石桥、池沼、修竹…构成清幽如画般的书院园林景观.昔日中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曾在其《广雅
书院石桥》的短文里描述了书院美丽的景观,并感叹说:“它比之现在中山大学的校址一一从前贡院——要胜过多许了。”可以想见当年广雅书院清幽而宏大的园林景象。
上图:1935年复建后的冠冕楼(图取自《羊城寻旧》图册)
下图:广雅中学校园的冠冕楼(网络照片)
广雅书院创建至今,已历百余年,虽已由原来的书院变身为今天的广雅中学,但园区的整体布局基本没变,因抗战硝烟的损毁和岁月的侵蚀,建院时的许多建筑如东、西斋、无邪堂、清佳堂、莲韬馆等均已不复存在,但山长楼、冠冕楼、濂溪先生祠后堂,以及曲流小桥和部分后围墙依然如故。而修建书院时植下的多株百年古树至今仍枝繁叶茂,包括山长楼前那株树龄高达280余年的高大的樟树。另外校园内还保存有昔日广雅书院留下的各类碑刻16方。
作为新型的书院,广雅书院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也有别于传统书院。在广雅书院的教学内容中,西学的比例不小。课程分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4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
广雅书院是晚清广州具有空前规模并办出特色的
新型书院,它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潮书院及上海的南洋公学齐名,并称为当时全国四大学府。而它的后续广雅中学,也是今天广州市里几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之一,续写着书院文化教育的重任。
广雅中学印制的书签
在完成本文写作时,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广州市政府已启动大小马站书院群的保护修复项目工程,相信假以时日,羊城数百年前曾经辉煌的书院群盛况将再度重现广大民众眼前。(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