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题记:提起刘向东的名字,在我们券界可谓是大名鼎鼎。在平遥,我们住在一个客栈,住的又是近邻,得以和他住在一个房间的王建池因有报道任务而相识。一般采访大人物,你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一展一会”开幕式结束后,我兴冲冲地跑到“姚司令”的面前,说明要对他进行采访的来意后。你看他当时,乘着大会圆满成功的喜悦,挥挥手说了句:你去找王秘书长吧!他会接受采访的。还好,并不认识的王秘书长,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所以,歪打正着地又认识了现任部长王运明。当时的理论部刘向东部长,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小老头,心想着,他可能也是个难靠近的主儿吧。临别时,他给我叫到他的房间,给了我好几张票,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这几张票,送给你留作纪念吧。话虽不多,却让我记住了他。回到家乡以后,便随时注意他写的文章。以后我们通信,也在微信上互动。敢情,他的文才确实在我之上,是我心中的学习榜样。不信?你们读读他的文章……
走上届展红地毯
——集券如攀登,有志事竟成!
四川 刘向东
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劵界通称“届展”,是门券收藏界的天花板,也是荟萃优秀作品的最高殿堂。但凡参展作者,无不竭尽所能,拿出看家本领,希望跨过筛选的门坎,去争取一张入围展出的许可证,再与各路高手过招,才能走进全国届展的殿堂。
我是个幸运儿,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连续三次走上全国届展的红地毯。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亲身经历的全国届展,总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2004年5月,我以一部反映本土历史人文内涵的《长江之头》,荣获重庆.第十四届全国届展“最佳专题奖”;2007年11月,我携带《春风拂槛露华浓》展集走进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黄石分展场,获取了第十五届全国届展金奖;2009年10月,我将爱国音符谱成《国歌》乐章,在陜西黄陵倾情演唱,摘取国展桂冠,和合作者老兵双双登上第十六届全国届展领奖台。
重庆启程,穿越黄石,拜谒黄陵……我在鲜花和掌声中一路走来,有如众星拱月,正逢春风得意,被券界瞩目多年。然而有谁知道,我在踏雪寻梅、攀登峰顶的路上,曾经洒下多少汗水,蒙受几多挫折呢?!
往事不堪回首。二十多年前的四川集券活动,是以成都为中心向各市县扩散的,也许是盆地意识桎梏,或多或少存在论资排辈和省展评奖“一言堂”的现象。在如此背景下,我第一次参展的《川南明珠---宜宾》,自然会名落孙山。一盆冷水泼来,自信心第一次遭受挫折。
自信不是自诩。我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越挫越强的探索者,这次挫折逼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瞄准当时券界组集天花板,找出了在命题、立意、内涵、布局、构图、行文,以及素材选择和形式表现等方方面面的差距和提升空间,于是毅然决定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当《川南明珠》脱胎换骨演变成《长江之头》,我又三易其稿,才将精雕之作送去重庆,这篇得奖之作一波三折,来之不易。我想说,是思索和勤奋开启了我通向全国的方便之门。
想当年,我本是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又是刚从县份上走来的组集新手,一旦冲出盆地阴影,便如魚得水,在阳光道上尽情奔跑。这是何等快活的感受!提起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只是想说明批评是一种驱动力,接受批评可以唤醒沉默的潜能。不是有歌咏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吗?今天,我要感恩施以反作用力推我前行的师长,逼我卧薪尝胆,苦练内功,从而激活了脑子里那缕缕对文学和美学的悟性。
《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这样编成的,这部集子在黄石届展上得到很多深资人士的肯定。比如白丁,他笑眯眯的来到展框前与我握手:“终于展示了你的实力!”他这句脱口而出的鼓励,让我如释重负又扬眉吐气。这个石头城里的达人,倒有一双慧眼,居然能看穿我的过往心态,让我十分惊讶又心存感激!
回眸届展一幕幕,唯有重庆牵我心。特别感谢重庆!为我勾勒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分界线,为我标注了从初学迈进成熟的转折点。特别感恩那些鞭策我的师长,帮扶我的知己,鼓励我的友朋。你们,是你们!让我自信有加,博览众长,锐意开拓,超越自己,助我在历尽攀登的苦乐之后,步入平川,一路风生水起,“牛”了若干年,快乐到今天!
我在长江头,放眼望安康,瀛湖水平如镜,龙舟蓄势待发,欢迎我等举桨竞游。我来了!安康!奔着您的吉祥如意,奔着您的浓重义举,奔着您如诗如画的景致,奔着您荟萃美篇的盛宴……
安康,心盈大爱的安康,我们来了!
齐聚山城结友谊
本文作者(左一)与第十四届券展评审员合影
踏雪寻梅入佳境
《春风拂面露华浓》在全国第十五届券展荣获金奖
不用扬鞭自奋蹄。本文作者门券文化艺术创作室一角
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