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悲院
杨永军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大悲禅院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几经修葺扩建,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玄奘法师经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珍藏有从魏晋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萨造像几百尊。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生救苦,此"大悲禅院"之命名也。曾供奉过唐代名僧玄奘法师的灵骨。
大悲禅院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历史沿革,清顺治十五~十六年(1658年~1659年),天津守备曹斌捐资修寺,"筑室三楹",大悲院改名为大悲禅院。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禅师世高与津门名士张霖、张霔、龙震、梁洪、黄六吉等十余人,于寺内结"草堂社",诗友唱和。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任主持了凡上人再重修大悲禅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军移驻寺内,改寺名为大胜寺,修建五层镇海楼。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住持祥麟法师开坛传戒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倓虚大师重修全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住持等慈法师等人自北京请来玄奘法师顶骨至寺内供奉。
1954年,天津市市政府拔款,重新修整大悲禅院,油饰佛殿廊房,增修四周山墙,建造寮房。并请天津市文史馆馆长、甲骨文专家、著名书法家王襄题写"古刹大悲禅院"寺额。同年7月28日,天津市佛教协会成立,住持惠文法师当选会长,办公处设在大悲禅院内。
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时任总理周恩来批示,将顶骨送往印度昔日玄奘法师求法地那烂陀寺遗址供奉,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1956年,主持惠文法师应龚望居士建议,开辟"弘一法师纪念堂",以作纪念乡里先贤。
1956年10月,中国应印度总理尼赫鲁之请,将玄奘法师顶骨送往北京。次年1月送至印度那烂陀寺遗址建寺供奉。
1957年,将原大佛寺(今河北区二中心小学)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铜像,移至大悲禅院,供奉于大雄宝殿内。
文革"时期,院内僧众多被遣散,佛像,法器、殿堂多被毁。
1979年,从静海移来明代铜铸释迦佛像至大雄宝殿内中供奉。
1982年,天津市政府拨款,再重修大悲禅院,增修新山门。
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原大雄宝殿三尊铜佛,移往南市莲宗寺供奉。香港大光法师来津,将倓虚大师舍利11粒,恭送寺中供养。
1988年,组建天津佛乐团,龚望任团长。佛乐团设在大悲院内。
1993年,新加坡郑国川居士供养高1.6米缅甸玉佛一尊于寺内。
1995年7月,新建二层式方丈院与市佛协办公楼落成。
1996年,征用原寺后方消防器材设备厂7600平方米用作扩建预留用地。
2000年底,新建大雄宝殿竣工。
2006年春,大悲禅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2015年1月,按清代原貌复建的天津大悲禅院西院"一层楼"全部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大悲院自开放以来是天津市内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门票早期字券称之为(参观券),启用彩色印刷券后称之为(香花券),因其门券设计新颖,19CM*7CM最佳尺寸,便于收藏和展示,每年都有数种香花券更新,开放至今以有近百种门券面世,且门券价格最高五元,打孔作废比较完整,受到门券收藏爱好者追捧,2023年3月4日天津券友交流中收获几枚新券展示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