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
杨永军
天津市天后宫位于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俗称娘娘宫,敕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天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宫内供奉的是传说中的“海神”妈祖。
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天后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从东向西,建筑群体依次为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间面阔三间,进三深间,七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属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福建福田湄州妈祖庙(妈祖娘娘的祖庭)、台湾北港朝天宫(香火最旺的妈祖庙),天津天后宫(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并列为中国三大妈祖庙,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
妈祖信仰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如今福建、广东、台湾最盛,可为什么在数千里之外,遥远的北方,孤独地坐落一处如此规模宏大祭祀妈祖的天后宫呢?
这还得从天后宫建庙时的元朝说起,蒙古人1267年建成大都(今北京),大汗及部众从草原迁居于此,但蒙古人没有耕种传统,所需粮草给养都要从江南富庶之地水路运来,是为“漕运”。当年漕运一般是海船北上进海河,抵三岔口码头后,再转内河船舶或陆路运输,这个中转大码头一时间“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漕运的船家多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就把当地供奉海神妈祖的习俗带到了三岔口。在对着三岔口码头的海河西岸建起北方最早的妈祖庙。每当海船抵达或出海返航时,船户必进庙上香,祈祷波宁海静,一路顺风。
妈祖信仰自元代传入天津以后,数百年间得到长足发展,天后也由最初的海神已经转变成天津城市的全能保护神。求子、求财、求姻缘、求平安,有求必应,一座天后宫凝聚和抚慰着海河两岸众人的心灵。
天后宫旅游门券现已启用机打券,分为免费券、半价券及全价券,尺寸16.5CM*7CM,打孔进入券完整,彩色印刷在机打券中也算得上佳券。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