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安徽
龙小平
前言:
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百花盛开。全国疫检卡远去,全民自由出行。又可说走就走,去觅诗和远方,我与挚友晓波开始了《春游安徽》之行,沧桑巨变,感触良多,信手拈来,竟然成文十五篇,分为:
1.问道景德镇
2.江南第一县衙游
3.婺源探花
4.黄山观日落日出
5.屯溪老街
6.宏村印象
7.徽州拾贝
8.夜赏安庆黄梅戏
9.临江寺里振风塔
10.赵朴初旧居行
11.美丽的菱湖
12.致敬独秀园
13.英雄城再访
14.滕王阁我来了
15.八大山人只是一个人
春游安徽(1)问道景德镇
安徽,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婺源原属安徽,这次出行需先游景德镇,婺源才能入皖。
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是官窑之地。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原叫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建国后,景德镇升格为地级市,浮梁反过来成为市辖的县了!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该地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同行的晓波的同事女儿接站,专车送我们去了三宝瓷谷。十里三宝瓷谷曲径通幽,由传统的农家小院改建而成。进入陶艺村,艺术的细节俯拾即是。碎的瓷片、破的罐子。小溪贯穿门前,水清见底。自然的造物与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随意、简单、却野趣天成。偶然可见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河边浣洗的村妇,挑沙的工人,阳光下做针线的阿姨。河边的水岸可供游人休憩,椅子是传统的原木火桶。坐在河边喝茶,听雨,更是别有一般风味。院墙使用"干打垒"工艺筑成的,原料也都取自本土。黄泥巴墙上的壁画更赋予了三宝村一些当代的气息。
1995年三宝陶艺村正式筹备,起初只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李见深老师想在景德镇做的一个私人工作室。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有数千名国内外著名陶艺家来此创作、交流、访问。被人称之为"景飘“。独特的原始风情和艺术家的纷至沓来,使得三宝国际陶艺村已然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博物群馆。在这个博物馆里徜徉,你可以看,可以吃,可以住,可以玩。艺术的理想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行走三宝,更多的是感受生活,体味生活。
景德镇市杨梅亭艺栈位于三宝瓷谷国际陶艺村杨梅亭古窑遗址旁,是一家山水环绕、生态优良、花香四季,特色的天然氧吧和世外桃源。
整个庭院青石铺就、老石磨拾阶而上,山泉溪流穿庭而过、许多用具都是精品瓷器做成,院内一汪水池清澈见底,荷塘鱼趣相映成欢,将“韵致江南”和“现代商务”融为一体。让您感受到“绅士般品位,淑女般亲切”,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舒心的夜晚。
夜色下,我们还去了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陶溪川以原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方圆一平方公里,建设七十二坊陶冶图全景客厅、陶瓷工业遗产活态博物馆、明清窑作营造长廊、学徒传习所等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过程展示场所,以及精品酒店、红酒窖、雪茄吧、餐馆、咖啡馆等文化旅游业态以及现代服务业配套设施。如今已经汇聚了万名“景漂”青年在这里追逐梦想,在为“景漂”青年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丰富了千年瓷都的夜间经济、夜间文化。
夜色下的景德镇陶溪川创意集市,瓷杯、瓷饰、瓷摆件琳琅满目,上千个手工陶瓷摊位间,人流络绎不绝。光顾的绝大多数为年轻人,玩瓷成为景德镇人一大时尚。
次日我们还去参观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在该馆内的藏品大多为孤品、绝品,其中有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五爪龙纹蟋蚌罐、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明成化素三彩鸭熏。令我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