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紫阳悟真观。
所处位置背靠文笔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酷似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是道教“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二十七、紫阳县芭蕉口安康地委机关遗址。
形成于1940年,由于当年时局十分严峻,于1940年2月初将地委机关转移在紫阳县芭蕉口学校。是年5月13日,国民党地方当局制造了“芭蕉口事件”,地委机关遭到破坏。虽然安康地委机关在芭蕉口只设立了短短3个月,但是却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89年,因原芭蕉口小学校址被划为安康水电站的淹没区,校址被迁到现在的蔡家河坝,安康地委机关遗址亦随迁往。1998年,紫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芭蕉口小学为紫阳县革命遗址,并在新建校园内修建了纪念亭。
二十八、紫阳北五省会馆。
(又称瓦房店会馆群):在遗存下来的会馆有山陕会馆、江西馆和武昌馆。会馆建筑样式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均用青砖泥瓦建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与殿之间飞檐饰物栩栩如生,堪称清代江南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山门、正殿、厢房、戏楼、看楼、碑亭、春秋阁钟鼓楼、夹楼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