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安徽》(2)江南第一县衙游
龙小平
晓波提出去江南第一县衙游,我也同意了。他同乡驱车8公里就到了!大老远,就见一座红塔,红塔原名为西塔,唐代此有西塔寺。北宋初年(961年)由和尚化缘捐造,耗时79年,佛名“大圣宝塔”,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建筑造型特征。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修过一次,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江西省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称“江西第一塔”。 塔高40.47 米,六面七层,塔内有台阶供攀。因塔壁原先抹砖的红泥不断外溢将青砖染成红色,故俗称“红塔”。
往前行百米就看见高大雄伟的县衙牌坊,和一长列红灯笼……,入城需购买门票,我拿到了免费券,可惜缺少了副券,券上“一日走千年”醒目提示让我真的穿越,来到当年……,长列红灯笼后是景区历史文化长廊,长达312米,由216块贴地青花瓷板铺就,彰显浮梁千余年灿烂的瓷文化和茶文化。这种瓷板质地的长廊恐怕唯有瓷都才可能有,应为中华第一瓷廊也!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今天的景德镇浮梁县。
浮梁古县衙,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级衙暑,有“江南第一衙”之称,现保留有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这不是电视剧哦,可以亲身感受一下古代知县瘾。“一座县级衙暑,半部清史写照”,置身其中,细细品位,就像在做一趟穿越岁月时空走廊的旅行,顿觉心也怡然,意也怡然。浮梁早在唐朝武德年间设县时就设有五品县官,原因是这里盛产茶叶,唐代初期就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年上缴茶税占全国的八分之三,宋代开始景德镇瓷税数额巨大,元明清三代朝廷又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所以浮梁县令一直是官居五品。现在保存下来的浮梁县衙为清代道光年所建,它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地方官衙的建筑艺术和清王朝的政体规制。
踩着古老的青石砖,移步换景中把我们带回到历史里。这座衙署坐北朝南,有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花园几个部分组成。头门东旁有"喊冤鼓",是告状人击鼓鸣冤之处,仪门为县令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为县衙的主要建筑,又称"亲民堂",为县令办案场所,高大、昂轩、庄重、尽显官衙的威严;二堂为知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它们之间衔接巧妙,衔接之处又无不体现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如大堂与二堂之间的百年枣树因"芙蓉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比喻小小县令能办实事、大事、造福一方,天井则更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古代思想,这种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封建社会县衙珍贵的历史标本。东侧轴线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排列着九江道署、土地庙、金公祠、衙神庙、三班所、校场、常平仓、县丞署和香山别墅。西侧轴线建筑由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监狱、狱神庙、吏舍、主簿厅、典史厅和督捕厅。浮梁古县衙的建筑具有徽派与贛派相结合的特点。
由于下着小雨,游客不多。我们坐景区车返回前往婺源。于是又获得了乘车券,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