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安徽(7)徽州访古
龙小平
《徽州访古》作者是张和敬。该书以大量详实的资料,配以诸多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徽州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塔、古楼亭阁、名人故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等,让读
者一卷在手,感受到徽文化的博大内涵。
我们的三日游,纯为走马观花,却也面面俱到,游览黄山,宏村,徽州印象博物馆,徽艺御宝文博园后再游徽州古城。经过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等7区县,看到了徽派有代表性的村落、民居、古祠,古桥、古塔、古楼亭阁,即将进入古徽州城,再一次感受徽文化的韵味。


走进歙县,车行约十多分钟,便抵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歙县位于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境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古埠、徽州府衙、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景点,每处景点皆展示着古徽州文化的不同内涵,其中许国石坊为八角结构,举世无双;斗山街是徽商族居的古民居街道;徽园更是集牌坊、古民居、宋祠"三绝",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等徽州古建筑之大成。

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平面是口字形,东、西二面作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二面作二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全高为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许国石坊是难得一见的双重古牌坊,它历经明清约500年的风风雨雨岿然屹立,承载着的历史沧桑是如此厚重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作为全国少见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中国现存在的唯一的一座八角牌楼,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
这座牌坊的建造,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加恩,特赐许国四个月假期回家造牌坊光宗耀祖。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坊,只有皇室家族才能建八角牌坊,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臣贾众多,四脚牌坊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造一座四脚牌坊,就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上朝时跪在丹墀上久默不语,皇上疑惑,责备说:"阁老,朕给你四个月假期回家造牌坊,为何延为八个月?依朕看,不要说是四脚,就是八脚牌坊也要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
牌坊不远就是陶行知纪念馆旧馆,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读之所,内陈有陶行知遗物和陶行知纪念馆 名遗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迎面大屏风上是黄山歙县陶行知亲笔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屏风背面是江泽民同志的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厅堂上枋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馆藏文物 额,正面为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一代领袖毛泽东同志对陶行知先生的誉称。
正中翠柏苍松掩映着陶行知的半身像。前面两根献柱上镌刻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遗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两边书屏雕刻着陶行知的名言。
2.6米高的陶行知雕像屹立厅堂中央,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高大形象。他气质超凡,和光满面;他博爱存心,立德建业;他倾情教育,手不释卷;他为国为民,勇往直前。汉白玉的质地,象征着他洁白无瑕的高尚人格。形如磐石的像座,标志着他不惧不屈的坚强性格。青松翠柏,隐示着其言、其德、其业万古长青。许多中小学生研学来这里詹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在徽州历史博物馆我再次看到古徽州的变迁演化,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今徽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并分割为黄山市、绩溪县(宣城市)与婺源县(上饶市)。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如果说1934年婺源改隶江西成为肢解徽州的开始,那么1983年和1987年的两次行政区划变动则使徽州再次分裂:1983年徽州地区的太平县(不属徽州一府六县,而为原明清时宁国府辖地)与原徽州府治(今歙县)所辖的汤口等地划属安徽省直辖,成立县级黄山市;1987年县级黄山市撤销,并入由"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的地级市。两次区划变动有其内在联系,这便是所谓的徽州改名事件。徽州改名事件中,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与原徽州地区合并组建地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
徽州名已远去,但徽文化却源远流长,永远的存续在人民心中……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