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相逢情意厚 八沟故里赏契丹
承德 钱宝林
4月16日,应战友相约又一次回到了故乡平泉市。虽然每次回去的感受不一样,但儿时的记忆却总也抹不掉,一幕幕一帧帧的画面也总是萦绕在脑际……
家乡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高楼林立,街道纵横,宽阔的马路,接二连三的公交车,出租车。问起来,一个个陌生的地名,仿佛这不是我所生活过17年的家乡。
我家就住在镇里的双桥子街,紧邻造纸作坊的南面,从古镇的南门到北门就是有名的八沟十里长街。那时,出了我家迎街的大黑门,站在街面向北看,破败不堪的北城门还在一天天地沐浴着风雨,尽管木城门的底部已经糟朽,露出上了年纪的老人参差不整牙齿般的豁口,但仍有人在夜幕降临后把它关上。
小时候的冬天,天还没亮,早上去捡煤核儿,看着木轮牛车从家门口嘎啦嘎啦地碾过,牛铃叮咚叮咚有节奏地响,车夫哈出一团一团的白气,怀里斜抱着赶车的鞭子,亦步亦趋地跟着牛车向前走,一双白色毡疙瘩有规律地丈量着要到达目的地的路。
平泉市与承德市相距90公里,但他要比驰名中外的避暑山庄古老得多。平泉地理位置优越,鸡鸣三省。历史上曾称作“八沟”,其交通通衢,经济繁荣,有“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平泉”因清康熙见平地涌泉兴赞“圣地平泉”而得名。
平泉市的历史遗迹是从旧石器开始的,历朝历代传承有据。春秋战国时的“老马识途”汉末三国时的“望梅止渴”等典故都出自平泉。境内还发现了多处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彩陶罐、彩陶钵、“之”字形陶罐、石耜、石斧、石刀等遗物。平泉不仅是中国红山文化发源地之一,还是契丹文化发祥地。
契丹文化是辽代文化的主体,平泉境内拥有众多契丹遗址、遗迹,现存辽大长公主墓、会州城等古遗址、古墓群160多处,被文物专家誉为“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辽金文物精”。
上午9时,我们到达平泉,先是品尝了有名的“八沟羊汤”。战友张荣生联系了居住在平泉街上的老战友刘兴枝,我们决定到平泉博物馆去参观,顺便游览西山公园。
钱宝林 罗艳清 刘兴枝 张荣生4位战友在平泉水泉标志地留影
平地涌泉,清澈的泉水,让人赏心悦目
从平泉标志地向西,穿过“瞻云就日”牌楼再向西,那高大的建筑就是平泉市博物馆
“就日馆”沐浴在阳光之下,蓝天白云是他的底色。
今天是星期日,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排起了长队。刘兴枝战友为我们每人领到一张票进馆。作为收藏门票爱好者,我一眼就发现那副卷的“卷”错了,应为“券”才正宗。
观看平泉古城微缩景观
说大辽,就得知道耶律阿保机。阿保机(872—926),汉名亿,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人,辽国开国皇帝。唐天复元年(901),为本部夷离堇(部落军事首领),专征讨,连破室韦、于厥、奚、女真,进而升为于越(总知军国事)。阿保机并八部,统一契丹,纵横驰骋于中国北方,战无不胜。后梁开平元年(907)即汗位,后梁贞明二年(916)称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灭渤海,讨中原,所向披靡,在草原上建皇都,创文字,制法典,兴寺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开因俗而治之先河,加速了这里的封建化进程,阿保机统一中国北方,为后来的元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东汉时期的“异兽砚滴”平泉镇赵杖子出土
“博山炉”蒙和乌苏乡北五十家子出土
双马双蛇纹镂空饰件。卧龙镇三十家子村出土
辽朝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姓世代通婚,共掌国政,除了上面说的“因俗而治”的政策,还有与之相适应的南面官,北面官制度,五京制度,契丹皇帝的“四时捺钵”制度等,形成了辽代特有的政治风景。
战国平首方足布币和明刀币。七沟镇凤凰岭村出土。
平泉蒙和乌苏乡北五十家子村出土的西汉铜镜
辽代花式口三彩方盘和海棠花式长盘
辽代铜履面
长钮凤翅口忍冬火珠纹铜钟 小寺沟镇苏子沟村出土。
辽墓棺椁刻石(局部)
辽墓棺椁刻石(局部)
平泉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万件,辽金文物占70%, 契丹始祖的传说很是传奇。据《辽史》卷三十七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史料里面说的马盂山就是平泉柳溪乡的光头山。土河就是发源于马盂山的老哈河,潢河即西拉木伦河。宋辽“澶渊之盟”后,平泉为辽中京畿辅之地,也是宋辽使臣互访的咽喉要道。
西山公园充满着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驻足每一个打卡点,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西山公园就在博物馆的左右,观赏花木多,地方特色树种点缀其间,古刹庙宇,辽塔矗立,曲径蜿蜒,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山河流转,物换星移,阅读平泉这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品味那绵延的文明盛景,感受这绚丽的人文风采,让人深深地为之骄傲和感叹。作为从小在这里生活了17年的我来说,补上家乡历史及人文辉煌的这一课是多么幸运和荣耀,我当然愿意借此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快乐。
老战友刘兴枝尽地主之谊,又邀来了原驻北京石景山高井甲二连的战友高学,陪着我们一行5人吃了顿丰盛的铁锅炖。
前排左起:张荣生夫人,钱宝林夫人、刘兴枝孙子及夫人。
后排左起:张荣生、罗艳清、刘兴枝、高学、钱宝林。
罗艳清 张荣生 高学 刘兴枝 钱宝林,49年前的老战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