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上的“英雄老山圣地”
罗斌林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是一座与越南交界的山,老山主峰区域最高点1422米。老山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从林地特征,山高坡陡,峰险谷深,原始森林茂密,竹木高大,茅草没人,藤葛交织,道路稀少,雾大潮湿,温差显著,毒虫出没。当地人中流传着如此谚语“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云南十八怪,三条长虫一麻袋,三个蚊子一盘菜,黄蜂蜂窝当锅盖”,可见老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之险恶。
战略地位:老山地区的战略价值在于,12号至14号国界碑间几十公里中越边境上的重要制高点,其势如两扇大门,牢牢控制着麻栗坡至越南河宣省的通道。可向东、西、南、北通视两国边境纵深20余公里地区。占据老山,向东可封锁麻栗坡通向越南清水、河江的交通要道,向西可监视扣林山方向,向北可观察中国境内纵深25公里地域,向南可通视越南老寨、清水至河江纵深27公里地域。
老山战役经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任务返回祖国后,越军不甘心失败,再次相继出兵占领了我国陆地边界所有骑线点上的有利地势,包括中国境内的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和者阴山。这些制高点被占领后,越军越过边境到我方境内构筑工事,埋设地雷,安插竹签,并向我方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许多边境军民。1979年至1984年5年间,越军向我境内发射各种炮弹4万多发。边境群众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学校不能上课,万亩橡胶园、茶园不能收割,群众纷纷撤离或躲进山洞,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为打击越军的挑衅活动,保卫祖国边境安全和维护国家尊严,中国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于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地区。
收复老山战斗是一场艰难的山岳丛林战。不仅因为老山山高坡陡、森林密布、草棘丛生,而且越军自1979年以来就在主峰上精心构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工事,战壕、暗堡和坑道纵横、地雷密布,形成了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但是,在我英勇顽强的人民解放军面前,没有摧不毁的阵地,没有攻克不了的艰难险阻,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踏着血迹继续往上冲,有的多处负伤,手脚打断炸断也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用手捂着继续战斗;经过雷区时,怕贻误战机,就用身体去滚炸地雷,为战友开辟道路;有的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他们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曾激励一代人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至5月15日,收复老山地区全部领土。
老山作为名震中外的对越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主战场,中央领导、解放军首长多次亲临视察,主峰上矗立着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到老山视察时题写的“老山精神万岁”汉白玉纪念碑,高1.984米,宽0.428米,寓意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老山上建有烽火台,瞭望台。从正门到主峰建有223台阶梯,象征为争夺主峰的战斗而牺牲的223名官兵。老山主峰北侧建有营房、纪念馆、人物雕像等。场地前方是“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雕像,高约5米,头戴钢盔,身穿戎装,双手紧握冲锋枪,目视前方,象征守卫边防的钢铁卫士。纪念馆正面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戍边卫国”四个大字,正门两侧墙壁上,有表现战争状况和军民鱼水情的两幅巨型浮雕。老山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据有关资料记载,老山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最终我军直接剑指越南首都河内,然而就在越南政府在民间征集更多士兵准备反扑的时候,中国军队开始撤退。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老山轮战
起始时间:1984年4月28日。结束时间:1993年4月1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告一段落之后,越军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派出了部分团、营、连级军队,开始在我国云南、广西一带比较偏僻的老山、者阴山一带修筑防御工事。还想再一次和我军开战,于是中国和越南的军队在老山、者阴山、法卡山等僵持不下,越南针对这两个山地开始了持续十年不断的无数小规模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两山轮战。最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