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券经年之后,倒也品出了一些味,辛甘酸苦咸;遇见过不少人,忠奸欺诈哄。真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感叹之余,才有以下杂说。
每见藏券者,成箱满柜,举目皆见,册藏盒盛,满目琳琅;许多罕见之券,不少旷世奇票,多种成套之品,应有尽有。可惜,宝贵之物,沉睡箱底,即使有时给相知朋友看看,也是藏藏掖掖,诚惶诚恐。此等藏者,藏之太累,藏之何益?既不为社会所用,又不作友间流通,虽视为珍宝,也免不了虫蛀生霉,其实这是暴弃天珍。前不久在南昌,一友人介绍见一耆老,收藏门票和烟标五十余年,其藏品之丰富,令我目瞪口呆,有的是前所未见。可此老只懂按全国各省分类,一省一盒或几省一箱,上贴标签;谈及专题,毫无意识,令人啼笑皆非,令我唏嘘惋惜不已。倘若发掘利用,不失为一金山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又见有些人,起步不久,白手成家,可几年间,却门券胜过久年收藏者,发广告,办刊物,网上展示、推销,券友聚会时卖券,搞得红红火火。这些人有三:一种是手段高明之辈,思维敏捷,脸皮厚,嘴巴圆,夸夸其谈,善于以假象迷惑朋友,于是,从东边要来的卖给西边,从南方弄到的卖给北方;云游各地,可谓风光;新朋旧友,招待不愁,于是,一路白吃白喝白拿,骗吃骗玩骗券。到你要他的时,不是托词“没了”就是“要钱卖”才行。我今年就花了高价结识了这样一位“朋友”!出钱买了教训,终生不忘!第二种人是从事商业买卖的券友,他们可能低价收进,加价卖出,赚取利润,或作中介代售,从中抽取代售费,你买我卖,两厢情愿,无可非议。其三,就是近年的“以票养票”的“现代观念”者,他们每常指斥原来的老券友“观念没转变”,是“旧传统”,门券交流要适应“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言下之意是为卖券赚钱粉饰太平。
不管如何,我总认为所有的卖券者,其实质无不为金钱所驱动,他们不是真正的玩券而是玩钱!你要我的券吗?“先款后品”;你急需要么?我就喊价,宰你没商量。说穿了,这就是乘人之危,投井下石!
最可怜的就是那买券者了,他(她)们多数是初入山门之年轻人或急于求成的痴迷者,因囊中羞涩,门票不多,交流无本,朋友有限,那就只好出钱为正了。再就是玩券者,因某种需要(如组编专集等)买券也是常见的事,只好也听凭宰割。我在2008年办的那次《世界遗产在中国》80个贴片,可就少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墓葬和福建南平碉楼,听说有人有卖,赶忙电话联系,开价每枚60元,还说是“转让”,3枚180元一文不让,因为等用,只好忍痛买下。后来,一广东汕头券友给我寄赠了2枚南平碉楼的,并告诉我这3枚“高墓”全套只是60元。唉呀,真黑!好在是“转让”,倘若是“卖”,我命休矣!
玩券者,是最忠厚本分的,完全是为了“玩”,钱财不动心,友谊诚可贵!几十年来的友间交流、互补遗缺的光荣传统,在绝大多数的券友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烙印;“以票养票”的成功实践,早已得到过检验和肯定,否认了钱的万能;那些相互交流的券友们,在方便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现在仍然有许多券友还在赠券送券,帮助新人,有恩不图报,再好不言钱;玩券者还善于用券,许多券友将自己的仅有门票,制作专集,奉献与服务社会,让大众享受;券友间相互支持,有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券研网”上的许多朋友,都曾令我感激不已。
玩券者,要玩正心态,玩出快乐,玩出友情,玩出品位;善玩者,斥之于藏之高阁的迂腐;鄙视那钻进钱眼的小人;帮扶券界的新手,发扬互济的良风!如此,券界将更为振兴。
以上杂说,仅是本人管窥之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言路广开,各取所爱!谢谢大家!
2010年10月21日晚间20点完稿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