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仨可能是一套
——浅析黄鹤楼三枚早期磁卡票
张岩
4月23日,我在券研网上撰写了一篇《我“集齐”三套黄鹤楼门票》的小文,文中提到一套黄鹤楼磁卡门票。近期,我的黄鹤楼磁卡门票又有新获,且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日前,在网上购得一套“黄鹤楼磁卡门票首发纪念卡”4枚,随册还附赠一枚贵宾卡,见下图(左)。这张贵宾卡就是今天要赏析的第一枚票。为了与编号97(3-2)的贵宾卡作比较,我把两张图拼接在一起。
为什么先分析这枚贵宾卡,是因为它随购买“黄鹤楼磁卡门票首发纪念卡”同期赠送,从时间上来说,它毫无疑问属于黄鹤楼首批正式使用的磁卡门票之一,因此,它身上的设计元素无疑是黄鹤楼早期磁卡门票的特征。
我们看左边这枚贵宾卡,左上角有一个红色的小箭头,左下角印着景区名称“武汉黄鹤楼”,右下角印着“贵宾卡 票价30元 当日有效”的门票信息。
对比右边编号97(3-2)的贵宾卡,不同之处主要为三处:一是摄影作品的色差;二是左上角红色箭头的大小;三是左下角“武汉黄鹤楼”文字后面编号的有无。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黄鹤楼早期磁卡门票的特征为:左上角有一红色小箭头;左下为景区名称但没有编号,右下角为门票的类别和票价等信息。
黄鹤楼具有这些特征的磁卡门票还有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还收集到两种。见下图。
这两枚磁卡门票除了票面的摄影作品不同、门票类别和票价不同外,与上边那枚无编号的贵宾卡具有同样的特征,即左上角有红色小箭头,左下角有相同字体的景区名称、无编号,右下角有门票类别和票价等信息。
那么把这三枚放在一起看,普通卡(我叫的)、贵宾卡、儿童卡三个类别齐全,这不妥妥的一套吗?
回头再看看编号97(3-1)、97(3-2)、97(3-3)这套,这不都对上了吗!而且还发现两枚儿童卡就是同一幅摄影作品,只是后期改了个色调,P成了“霞光中的黄鹤楼”。
另外,通过“黄鹤楼磁卡门票首发纪念卡”背面的信息得知,黄鹤楼早期磁卡门票启用时间为1997年10月1日。而后期带编号的那套磁卡,编号中也有“97”的数字,说明这两套磁卡都是1997年启用的,间隔时间不长。那进一步说明早期的即无编号的那套使用时间短,发行量必然少,因而被收集到藏家手中的应该不多。
同样在“首发纪念卡”的背面信息中还解决了我的一个疑问,即为什么贵宾卡要30元,而普通卡才25元?难道作为贵宾要被“宰”吗?看到背面的信息后才得知,原来凭贵宾卡在半年之内可以参观黄鹤楼4次,平均算下来一次才7.5元,比儿童卡还便宜一半,的确是享受到了“贵宾”的待遇!
一家之见,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