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带我游古镇(11)
湖南靖港古镇
靖港古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
靖港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
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
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族谱是记载氏族世系的文书,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系统制度以及地方资料。靖港地区有众多姓氏,生于斯,长于斯,少数世居本土。元末明初,湖南几经战乱,喋血千里,遍地荒芜,人口大减。
毛主席手迹展览馆,收藏了大量的毛主席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俗话说,字如其人,毛泽东的书法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因为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因此自成一体,称为“毛体”。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陌头,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是长沙自清朝以后保存的最完好的青楼遗址。宏泰坊穿越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清朝风月史,也见证了靖港古镇曾经的荣华,同时它也薄弱地负担了古镇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送着谁人的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