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甘青双飞8日游(五)敦煌印象
龙小平
导游带我们来到鸣沙山,这里位于城区,离心仪的莫高窟远着呢!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包括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7月7日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6日,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同比2019年提前18天。据了解,这些骆驼每天更忙碌也更规律——早晨六点多“上班”,轮流休息,傍晚七点多“下班”。蜿蜒的驼队在驼道上驮着游客在沙漠中漫步,悠长的驼铃伴着游客的欢声笑语,成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据新闻报道,该景区出现了“堵骆驼”现象。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共有1500多头骆驼,每次沿沙漠骑行一小时左右,这几天每头骆驼每天要来回20次左右。随着假期的到来,客流量大幅增加,又出现了“堵骆驼”的现象。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和秩序,景区专门为骆驼设置了红绿灯。当红灯亮起时,骆驼要停下来等待;当绿灯亮起时,骆驼才能继续前行。不少游客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骆驼红绿灯”,觉得很新奇,也很有意义。可喜地是我们正处淡季,游客少,同伴都快捷骑上骆驼,没有堵驼,更无“骆驼红绿灯”!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我个人专去了月牙泉,赤脚走在泉边沙滩中,骄阳当空,沙粒内温远超人的体温,让我难受赶紧出沙,据当地摄影人说,此时高温达40c,三伏时可达80c,吓了我一跳,也许不假,当晚,脚就脱皮了!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漾漾,水声潺潺!
有人说泉水近年由于减少尚需输水补足……无法查实。
第二天上午,专程参观莫高窟,入区改坐园区大巴20分钟才到莫高窟。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由于严格保护,控制客源,团队只拿到B线参观券,乘坐往返莫高窟交通车辆,洞窟配备讲解员,参观莫高窟4个开放洞窟。免费参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敦煌研究院美术馆等。洞内不许摄影,也不能过久停留,快速走马观花一圈即退场,说句老实话,我等门外汉千里迢迢而來,与它照个面也是足亦!景区也算为券友着想,除给电脑打单白券外,另加一枚精美的纪念券,其可谓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