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带我游古镇(23)
江西瑶里古镇
瑶里风景名胜区,古名“窑里”,因景德镇是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
瑶里风景名胜区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瑶里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陈毅旧居、狮岗胜览、汪胡原始森林、高岭土矿遗址等。
瑶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瑶里古镇是典型的赣派建筑。
高岭土矿遗址园区,有若干古矿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陶瓷考古工作者们研究古陶瓷原料的圣地。景点有金鸡石、聚秀亭、龙口瀑布、古樟林、古山道等。
绕南陶瓷园,按照以旧修旧的原则复建了釉果手工作坊、陶瓷手工作坊、龙窑遗址、水碓小世界等陶瓷文化遗址。集中反映了景德镇东河流域悠久的陶瓷文化,保存了宋、元、明等时期的多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对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瑶里改编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新四军瑶里改编"而设立的纪念碑。瑶里是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这支部队离开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了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
明清商业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昔日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至今仍保存较好,其中以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汪胡的原始森林,气候湿润,植被完整。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矮林,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350株,最大胸径可达128厘米;榧树有100余株,胸径在30厘米以上;古银杏多株,胸径达190厘米,树龄超过千年。
宏毅祠,是吴家祠堂的分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它宗族活动的地方。一九三八年初,参加瑶里新四军改编的红军游击队曾驻扎此地,进行文化和纪律教育。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瑶里改编旧址,也称程氏宗祠,是瑶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又名“惇睦”堂,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
狮岗胜览,建于清代,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其外形为西欧风格,内部结构则趋于徽派传统建筑。内部的梁、门、窗上有一百多幅精美木雕、题材均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和戏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复源桥,明朝时期所建,是当年从徽州(安徽)至饶州(江西)古道必经之桥。而徽饶古道历来是古徽州通往饶州的交通要道,此古道从梅岭村前的河对岸一直通向虎头山,连接皖赣两省。为《闪闪的红星》拍摄地。
高际禅林寺,坐落于瑶里镇境内,始建于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将近900年的历史。为宋代文武状元余茂亨、余茂学修建。
高际山也称南山大瀑,为汪湖景区景点之一,位于景德镇瑶里汪湖的高际山下,主瀑宽100余米,高78米,总体落差可达220。银纱飘渺,云雾蒸腾,声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飞溅,景色万千。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明清之际装运高岭土之地,因运输繁忙而成街。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注:门券由作者提供,照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