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年忆旧事 不负承德父老情
钱宝林
八一又至,建军96周年,我们承德籍1974年底400名新兵踏入军营距今已经49年了,有了这个建军节,是我们这些老兵抒发情谊的日子,每年的八一,战友们都盼望着聚一聚,老战友相见,自然地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军旅历程。
这是一枚太原1969年216团战友制作的参军50周年纪念章
我们是工程兵,说白了,就是打山洞的。要追溯的话,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年月,中国的形式不大好,老美在南边以半月形的包围态势对准中国,苏联则陈兵百万压在中蒙边界上,南北的小摩擦不断,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部署下,在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纲领指示下,全军各大军区都成立了各自的三个工程团,北京军区建立的215团、216团、217团相继成立,其中我们的216团组建工作是从1964年11月开始的,1965年2月组建完成。建团初期的200多名干部和400多名正副班长骨干,是从北京军区各部队抽调。2500多名新兵,当年冬季分別从河北井陉县、元氏县、清苑县、安新县和徐水县征集。
承德籍战友是在建团后的10年来到这支工程兵部队的。这时的工程兵作业程度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空压机、风钻、出渣机、轱辘码、搅拌机、输送机、等等。但人力助力是不可缺少的。打眼、放炮、被覆都需要人来操作,所以,一线工程兵的流血牺牲不可避免。想当年,建团初期的施工更为艰苦,大锤、钢钎、铁锹、镐头就是开山的工具。
承德籍的新兵们在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后,被分配到所在团的各个部门和连队,有分到正规编制的三个营施工连队的,有分到直属连队加修连、运输连、机械连的,有分到后勤连队木工排、储备库的。分到团机关的有器材股、装备股、工程股、警通排的,还有分到卫生队的。不一而足,具体的驻地分布也不一样,有在团部所在地的,有在施工一线的,有在北京延庆康庄、房山百花山的,有在北京石景山高井的,还有在天津温家房子的。我们的主战场,就是革命老区涞源的太行山。
虽然400名承德籍战友被分的七零八落,但热河的赤子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说,给216团带去了一股春风。无论是一线的爆破施工,还是技术创新,以及各项组织管理,承德兵都走在前列。像在施工四连走出的韩文、付庆英、左印、齐长生等人,同连队一起发明了光面爆破并推动和完善了深眼爆破,为连队掘进进尺跻身全军之冠立下了汗马功劳。承德籍战友在施工连队被提干的有张志敏、赵长友、丁福贵、刘兴枝、韩文、付庆英、夏才、常铁军、胡春青、丁秀利等。机关、直属连队提干的王世建、王文信、杨友、刘万成等。这些承德精英,代表了承德人的勤奋、聪明、朴实和能干。
前排左起:罗艳清 赖中明 周胜军 林 玉 徐树青 姜学军 邢覆悟
后排左起:刘景礼 高 全 王克清 薛 荣 任景贤 左 印
李瑞生 张荣生 付庆英 钱宝林
这次八一聚会,战友虽然没有往年的多,但17人中,有四连的5人,运输连的5人,十二连的3人,机械连的1人,加修连1人,工程股1人,卫生队1人。这些人基本覆盖了全团的各个角落。还有米学俭、刘新文、刘兴枝、杨春清、吴国军、贺长江、柴青山、张福友、马济全、杨万瑞等十几名老战友因有事提前请了假,他们共同祝愿老战友们八一节聚会快乐。
高全、李焕章(中排左二、左三)等部分承德战友下连后第一批运输连培训学员毕业留念。
1976年,一声号令,四连转战到山西大同,支援完成69军军地下指挥所的掘进爆破任务。经过全连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全部任务。上图为承德籍战友前排左起:姜学军 闫美生 王维俊(安徽籍1971年入伍)后排左起:付庆英 徐桂清 焦春生 梁文清。
豪迈的工程兵战士
承德兵在部队服役有两年三年的,也有四年八年的,李炳设战友由于技术出色,他竟当了9年的兵。在紧张的国防施工中,承德籍的丁秀利、王树春成为光荣的烈士,齐长生、孔凡发等十几人成为了革命残疾军人,可以说,我们那一代承德兵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把青春和全部学识以及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
加修连部分承德战友与河南常存林(前排左)司务长,石家庄于志英(前排右)指导员合影留念。
战友们手持风钻在洞库中掘进。
细究起来,我们这批兵有农民、有知青、有工人、有学生,到了部队就成了革命大熔炉的一员。我们经历过“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天安门广场事件”、唐山大地震、1976年的1月8日,7月6日,9月9日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的相继去世、“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等重大历史事件。
加修连部分承德战友入伍下连后合影留念。
承德兵在服役的那些年里,同河北、湖北、安徽、四川、山西、河南、黑龙江、天津、北京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每每有了时间或是顺路都要去拜访一下老战友。还有经常性地全团或是各个连队单独组织的战友联谊会,使得我们这些因为当兵而结下的兄弟姐妹情深谊长。
这是216团政治处几位首长和篮球队、宣传队的合影照,这里面有四名承德籍战士,其中有一位就是作者本人,你们能认出来吗?
复员回到承德家乡的战友们,把在部队学到的优良作风带回家乡,发扬工程兵部队不怕流血牺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样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政府部门坐到处级、副处级、企业坐到经理级的也不在少数。这些成绩的取得,大家座谈起来,使得我们这些已近古稀和古稀以上的老战友们都欣慰不已。
回忆四十九年前的一幕幕场景,老战友们都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那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按照老惯例,战友聚会都要唱一首老歌,这源于连队在开饭时都要唱一首歌才能进饭堂一样。我们唱过《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等,这次李瑞生战友提议,大家齐唱一首歌。《人民军队忠于党 》
歌声嘹亮,铿锵有力,引得饭店的服务员们举足观望。老战友们举起酒杯,互道珍重,注意保重身体,过好每一天的老年生活。
谁也不在意酒,可情谊就在酒里
回忆与交谈
当年四连打风钻的能手左印曾荣立三等功
当年盘旋在大山深处的运输连司机们
一时的战友 一世的兄弟
战友们都知道我收藏门票,参加聚会的周胜军和林玉给我带来了他们旅游专门为我保存的门票,让我感激不尽。聚会进行了3个小时,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战友们相约,明年八一是我们承德兵参军50周年的日子,明年,我们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