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券友王建池先生给我寄来了一些保定地区旅游景点的门券,在这些精美的门券中,有一些是易县的,看后倍感亲切,钩起了笔者心中的涟漪,回忆起昔日游易县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十年前的一个清晨,刚刚醒来的北京大马路上有点冷清,我在西客站坐上开往易县的旅游专列,列车简朴,但干净而宽敞,很舒适,没有普通列车的脏乱和吵杂。列车运行很平稳,记得除了高碑店,路上没有停靠,半晌午就到了我仰慕己久的易县,踏上了这古今英雄辈出的热土,来到了古燕沧桑的易水河畔。
易县火车站很小,一溜露天站台挤在铁路与矮小的站房之间,站台略高于站房,下几步台阶就出站了。站场也不大,一边排列着各旅行社招揽游客的桌子、景点广告 、价目表等。另外一边停放着车辆。我因为是单行客,去的景区也没有其他游客,所以只能自已打的了,这里的士也不多,有那么几辆,而主要营业时段就是这趟专列的到达和下午的回程,其他时候基本没有乘客。与师傅讲好价钱,我记得不贵,在我的印象里,这是当时我走过的士价格最便宜的地方。师傅是一个憨厚而矮胖的中年男子, 黝黑的皮肤,圆圆的脸,在我易县旅行的两天里,我们相处配合的很好,他负责而自觉,给我留下很好印象,我也庆幸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能碰上这么一个热心人。
我就这样地开始了易县之旅,来易县就是为了去狼牙山,去亲身感受五壮士的英碓壮举。当天就到狼牙山游历(见《悲壮狼牙山》一文),离开时己是夕阳西下,回到易县时是华灯初上。当晚就宿于县政府的招待所,记得当时是这样的叫法。招待所不大,但很安静、也很干净,服务也令人满意的。这一晚睡很踏实。醒来时天已放亮,洗刷完毕走出招待所,师傅的士己经在门口等着,上街早餐后,驱车前往紫荆关。
因为清早出行,路上车少人稀。的士在晨风中疾行,空气格外清新,略带些许凉意。公路两旁轻纱薄雾,绿油油的庄稼时隐时现,记不清是旱作还是水作庄稼,刹是诱人的可爱,远处山边一簇簇一排排的木本白花,好像是丁香或是其他什么花,想不起来了。有绿色庄稼的衬托,有薄雾的聚散,真是雾里看花,蒙蒙胧胧,大有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情。要到紫荆关、需越十八盘,它紫荆关的一道天然屏障,现在有公路盘山而上,大拐小拐十八弯,故称十八盘。道路险峻,盘弯狭隘,令人生畏,仰望山顶,只见云雾不见路,腑看山脚,弯弯公路不知在何方。上山时间早车子少,还畅通,回程时就大不一样了,大吨位长车箱的卡车,转弯慢横在公路上,只好耐心等待通过。到了紫荆关,时间尚早,有的家门还没有打开,有的还在吃早饭。车在关前停住,我从历史上、地理上的名词,来到触摸的到的紫荆关城下。
紫荆关,万里长城上的名关、雄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并称为内三关,有“畿南第一雄关”之称。它位于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的隘口上,战略地位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战事,都是为了争占北京城。紫荆关周围崖壁峭矗,状如列屏,拒马河环流于北和东北面,河谷深狭、关城倚山负水,据高控险,易守难攻。我流连于关城,触摸着历史的苍桑,我掬起拒马河水,轻吻着岁月的流淌。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历史上的许多皇朝,都想江山永固,皇朝万岁,但谁都逃避不了历史的遗弃,最后烟消雾散。紫荆关城东边的永宁山下,就埋葬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的帝后妃子的陵墓。
清朝入关后,在河北遵化修了东陵,易县建了西陵。从紫荆关下来后,我到西陵去观光,今天想起来,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有两件东西记得很清楚,进了陵区,林木很茂盛,汽车老在林中穿行,土公路把各个陵墓穿连起来,出了陵区还有一座森林公园。另一个就是陵区广场的地砖都被汔车压得支离破碎,脚踩上去会吱吱作响,翘起碎砖块都会绊倒人,令人婉惜和痛心的。陵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当然那是十年前的事,现在西陵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开发和保护一定会做得很好。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写这篇游记追忆时,忽然有一个灵光一显的闪念,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眷顾,封建社会笫一皇朝的开始,与最后一个皇朝的结束浓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易县名垂史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传唱二千多年的壮别歌,不知激励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赴汤踏火、慷慨就义。而首唱这首歌的正是古燕国的荆轲,正是他舍身赴秦,刺杀秦赢政,即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荆轲故里犹在,后人为了纪念壮士,建有荆轲塔、刻石“荆轲故里”碑。我去参观凭吊时,这里还很荒凉,也不收门票,的士可以直达山丘前,爬一段小坡就到荆斩塔,它被铁栏杆围起耒。仰望高塔,心里默念壮士英名。历史没有忘记他,故乡没有忘记他,一去不复返的壮士永垂青史。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又一曲震撼中华大地的悲壮之歌在易水河畔横空出世——狠牙山五壮士。这是一块英雄辈出、人杰地灵的热土。
2008.7.4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