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山东(4)尼山圣境研学路,三孔膜拜崇儒行
龙小平
离开青岛坐动车前往曲阜,山东高铁许多使用原铁路线,因此车速仅一百多公里时,路上耗时!车过济南已是夜晚。车突然快了许多,原因是已上新建高铁线,时速过三百,几十分钟就到了曲阜东,我们入住了站前一宾馆。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年前,我曾到过曲阜,拜访过三孔。这次携孙来,感觉大不一样,孔景旅游已成曲阜经济引擎,带来了铁路枢纽站和经济圈,曲阜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如今已有了新三孔,7月的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内游人如织;“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的人流也是络绎不绝。
“老三孔”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曲阜孔庙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孔庙、孔府、孔林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评为全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
“老三孔”如陈年老酒,醇厚香远。如今人们到曲阜,特别是青少年第一仍然是奔着“老三孔”来的。久远本身就是吸引力,孔庙里随便一棵古柏就2000多年,看到“先师手植桧”三次更生后的遗木,你会感叹年轮的更替,岁月的沧桑。仿佛孔子来到身边,和你对话,你在圣人的教诲下茅舍顿开……外孙听导游讲解后抱着圣树久久不放。
“老三孔”魅力仍在,但今天的人们新的需求,催生了 “新三孔”,出孔庙正门南行500米,大成路西,就是1999年落成的孔子研究院。孔子研究院具有文献收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五项功能,规划建设成为世界研究孔子思想的中心。
我们限于时间只能参观尼山圣境。据说孔子博物馆馆舍造型别致,以“北斗七星”形状布局,馆内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图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怪不得在孔府原来许多文物都看不到了!
从曲阜市向东南方向驱车25公里,就到达了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内,这里是孔子的出生地。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
区内孔子像,高72米,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家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统领尼山圣境文化空间制高点。大学堂依山而建,整体呈退台式形制,儒家思想智慧与现代建筑艺术结合,包含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大学堂是文化的学堂、艺术的殿堂,通过东阳木雕、山西泥塑、苏州刺绣、福州漆画、景德镇陶瓷画帶給游人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
从“老三孔“到”新三孔”,文旅融合的形态多种多样,“好和乐”的孔子智慧随处可见。
在孔子思想中,“好”和“乐”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生追求。《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孔子认为学习的三种境界为“知之”“好之”“乐之”,而文旅融合也是如此。
在尼山圣境,不仅能观看大型节目《金声玉振》,到了夜晚,还可以观看灯光秀、烟花、无人机表演,这吸引成年人,更吸引少年儿童。文化传承必须一代接一代,过去人们是通过诵读圣贤书来了解传统文化,后来有了影视歌曲,现在借助新科技,在空中用无人机展现《论语》、古车马等图案,孩子们看了欢呼雀跃,说明这种新颖的方式是成功的,让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不再是空话。
景区特别关注从静态观瞻到体验参与的转变。在尼山圣境大学堂的仁厅和信厅,可以观览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还可以在二楼礼厅体验练习毛笔字。我们老少一堂体验了一把……
“老三孔+新三孔”使长期以来困扰曲阜旅游的“留客难”问题大大缓解。从曲阜市区到尼山就有25公里路程,老景区和新景区都要游览,游客一般得考虑在市区或尼山住上一晚。夜宿曲阜,房间客满,游客看完演出和灯光秀之后,不得不乘车25公里赶回曲阜市区住宿。
尼山留客的经验值得学习。我们是原定回济南高铁票,打的到曲阜东坐车去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