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券一景一照(12)走马观花古隆中
天津 吕红星
九个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迥异的人凑到一起,除了奔赴安康一致,其它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愿意包车前往,这样省时省力;有人喜欢楹联对子,咬文嚼字;有人只叮着门票,无根不行……众口难调,只能求同存异,估计孔明也无良方。
包车也只能到隆中景点外围的停车场,离核心区域很远,必须换乘导引车,变向收费,没有办法,出钱了事,门票好说歹说也无成效,无根木已成舟,赶紧进去吧!
谈笑间就来到了古隆中牌坊前,人挺多的,抬头看“古隆中”三个大字刻在正中央,小门上,一边写着:淡泊明志;另一侧刻着:宁静致远。很好地阐明了诸葛亮在此隐居时的心态。
大门两面柱子的对联出自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将刘皇叔三顾茅庐时的求贤若渴及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的赤丹忠诚,刻画的淋漓尽致。请人合影留念必不可少。
吴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古隆中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好一个世外桃源,若不是徐庶走马茬诸葛,孔明和弟弟在躬耕田里播种,过着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恬静生活。
信不信由你,湖北省第一条旅游公路是蒋介石捐五千大洋修建的隆中路,一九三二年到襄阳时,出于对诸葛亮的敬仰,前来拜谒,见破败不堪的景象,深有感触,加上地方官员奉承,倡议重修并捐赠大洋, 一年后隆中路、武侯祠等修成。
我们沿着躬耕田、小虹桥、抱膝亭,隆中书院……一路前行,一路谈笑,两旁茂密的樟树见证历史的同时,也使我们少出了许多汗水,游兴大增。指示牌明确一目了然,不用走冤枉路,隆中书院是从别处迁移而来的,看看即可,原先有的门票稍长,不太喜欢。
诸公到抱膝亭感触良多,仔细观瞧,也想效仿,虽然有东施效颦之谦,但也不伤大雅。小巧玲珑的虹桥,刘备曾经走过,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大殿内立有孔明手持羽扇的像。门拄上的对子称颂了他的丰功伟绩: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杇;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留传。
状元树上写满了祗福祝愿的诗语,三顾堂的这幅对联也很喜欢: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说:两个《出师表》酬谢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体现了复兴汉室坚定信念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联说:《隆中对》提出了治国的方针政策及路线,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经典。
此处的草庐是拍摄《诸葛亮》时特意搭建的,不是正宗的,旁边的龟驮着的石碑活灵活现的。
三义殿是为纪念刘、关、张三兄弟而建,殿外的兵器分别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魏导跑进跑出为他的研学收集材料。
楹联长不说,还有的繁体字不好辨别。走马观花游隆中,葱葱而过留身影。刀光剑影已远去,鼓角争鸣仍驰骋。
“一券一景一照”创意很好,恰逢其时,谢谢各位组织这次活动。
2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