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东北门券交流节花絮(续)
(9)要小心这个人了
在一路向北小分队里,“混”进来个球迷,他是洛阳球迷协会的会长,人称曹爷。他给郑守约讲世界遗产方面的知识,在一旁的刘洪利说这位老先生不简单,在网上查些资料糊弄小郑。行程快结束时,刘洪利突然问曹爷:“外地的桥为什么叫洛阳桥?”没想到曹爷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这回大家都信服了。
疯哥发现曹爷偷偷的照国保碑,比专业的爱好者还上心。说不定以后这位球迷先生要兼职收藏门票了,收藏国保专题的名家们要小心了,曹爷能满世界去看球赛,这个劲头用在收藏上,谁也惹不起。
(10)疯哥吓唬风哥
东北风刘洪利在车上欣赏郑守约的足球票微博,觉得非常好。悄悄地和沈阳半疯王华锋说:“真有水平,打算发到券研网让大家借鉴欣赏。”当时的疯哥也装的神秘起来,转着大眼珠子说:“他的东西可不能认人乱转载。”他的话把风哥吓到了,想与小郑说的话全咽了回去。
风哥的性格很特别,有话一定要说出来才舒服。到家后的第三天,他给小郑发微信,没想到这位足球小弟很敞亮:“我们是自己人,我的东西就是你的,随便用!”看来疯哥是真坏,就知道吓唬人。
(11)心里平衡了
在去哈尔滨之前,刘洪利对我说“这次门券与烟标彩票联办,一定会碰到很多以前熟人,会很麻烦的。”没想到在哈尔滨住了几天,一个和他打招呼的都没有。这位曾在烟标收藏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举目无熟人了,心里真的有些不平衡。到了最后一天,小分队快出发的时候,在大厅里碰到了三位不敢相认的年轻人,巧的是他们是吉林省烟标协会的三任会长,在这里能见到东北烟标的领路人他们很兴奋,那一瞬间我才理解什么是崇拜。
(12)这张可贵啊
大庆的刘林和刘洪利是好朋友,这些年的情感有所降温。记得刘林以前参加交流会,他的册子必须让刘洪利看头一眼,见不到人就不打开包。这次见到刘林摆摊售票,虽然享受不到那种待遇了,还是迫不及待的翻看着。当拿出第四张门票时,刘林那边说话了:“这张可贵啊!”刘洪利反问道:“多少钱?”刘林说:“10元!”在场的人听后都笑了。看来券友应该多出来走走,见见外面的世界,现在的十元与贵已经贴不上边了。
(13)身体不协调的笑星
一路向北小分队里有位七十四岁的老者叫张树兴,是天津券友,他是小分队的笑星之一。小分队的每顿饭都很丰盛,张先生喜欢喝两囗。有一次主食吃没了,大家准备撤了。张先生高喊着“我还没吃饭呢!”当时天很晚了,饭店里没有其它主食了,魏导只能用韭菜盒子对付他了。
张先生有病在身,动作比较缓慢。有一次他拿着手机递给刘洪利说:“您照的最好,帮我来一张。”听后刘洪利自然很高兴,而且从那以后主动给张先生拍照,并调侃到“我拍的照片可以上券研网。”
(14)入住国保很兴奋
赵总是位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入住马迭尔宾馆也很兴奋,这里可是国保啊!走遍全部楼层寻找名人住过的房间,拍成照片发到群里。可能入住马迭尔的师友睡的都很晚,一闭眼一睁眼六百大洋就没了。
在群里发完照片赵炎还没忘了调侃:"323是徐彬和赵炎入住的房号,因为来的太急,酒店还没有来得及制作。"
(15)特别代表
丹东的边边哥张大勇因工作繁忙,无法到哈尔滨参加东北门券交流节。为了给这次盛会助兴,委派夫人前来参加。让大勇的好友们感觉到,他已来到了我们中间。
大勇的夫人看上去很年轻,大家戏称为孩子。有一次大勇和夫人及儿子参加东北的门券交流节,给了刘洪利一种错觉,羡慕大勇有一丫一小真好!
(16)把首位让给我
为了更好地报道第十一届东北门券交流节,我和刘洪利8月16日就去哈尔滨了。当动车停靠在哈尔滨西站,刘洪利在我前面下车,快到门口时他突然靠在了一边让我先下,当时把我弄得一头雾水,为什么呢?当见到接站的侯会长,知道还没有外地券友到达哈尔滨。这时刘洪利才对我说:“你是第一位踏上哈尔滨土地的人”,原来如此啊!太感动了!
(17)一字之差
在哈尔滨王华锋会长在山河屯请小分队成员吃饭,不但环境好,菜品也丰盛。见此情景魏导很兴奋,说他在黑河的山河屯也订了一桌。过两天小分队到了黑河才知道,魏导订的是山黑屯,与山河屯不在一个档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