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利用山西门券与上海交通卡联合展览的平台,举办以“文旅融合与收藏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为我们互相交流学习,共同研讨提高,创新发展理念,跨界合作共赢,开辟了新的合作方式,必将对双方的收藏文化互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下面,我想就文旅融合与门券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旅游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和旅游从来都是相伴相随。旅游即外出游览、观光、娱乐。本质上是人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2018年4月,文化部和旅游部正式“联姻”,开创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并且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必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门券文化
门券收藏活动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诞生的,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源流关系,也是一路相伴,成长壮大。1992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览期间,举办了“全国首届旅游门券收藏理论研讨会”,这是门券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标志着门券收藏界由最初单纯的收藏积累阶段,向收藏加研究的阶段过渡,门券文化、理论研讨开始受到重视。2010年以门券界理论部成立为标志,券界进入了重视门券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理论部积极倡导文化引领,理论先行的发展方针,并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门券文化在券界的主导地位。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门券收藏已经从最初的注重藏品交流、鉴赏、联谊的阶段,提升到注重门券文化研究的层面。单就一张门券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件现代藏品,其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将一枚枚门券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编辑成展集,就会变成一种文化载体,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会非常丰富。将收藏文化、旅游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门券文化的内涵。
三、旅游文化与门券文化的联系
门券收藏活动与旅游事业发展之关系非常紧密,正是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为门券收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带动了门券收藏的发展势头。如今的旅游,早已成为全民消费的热点,是提升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在旅游过程中,接触旅游门券是非常便捷和普遍的现象,因此,门券收藏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收藏选项。这种接地气的收藏门类,符合人人收藏的时代理念。
作为藏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痕迹,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要考证历史,追根溯源,关键是要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以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范。旅游门券收藏爱好者进行的门券收集和展示活动,可以起到推介景点,扩大景点知名度的作用。研究旅游门券的历史,可以反映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历史,通过收藏和研究,既能探寻旅游业的发展脉络和轨迹,又能见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笔者就于2017年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周年之际,编撰展出了《门券见证古城旅游腾飞——平遥旅游景点发展概览》的大型展集,几乎涵盖了平遥历来所有的旅游景点及其各个时期的系列门券,为研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轨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并依此提出了平遥旅游业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成果。被时任平遥旅游局长赞为:“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活教材,不可多得的‘民间珍藏’,是一次旅游与门券文化的双赢互动,为我们挖掘和拓展景区文化,探索了新的思路。”由此可见,门券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两者合作的基础和纽带。
就全国门券展来说,从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五届到今年的第二十一届大展,以及四川宜宾和山西平遥的全国邀请展,都是在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双赢的成功范例。实践证明,得到旅游和文化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是“民办官助”办展的最佳选择。
四、坚定门券文化的自信
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补充,形式多样,自成体系,富有特色,是为国家保存历史,守护文化的重要力量。面对门券无纸化趋势,不少券人心存忧虑,担心将来会无券可收,无米下锅。然而,门券收藏已经从量的积累,向文化的深度开拓发展,旅游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旅游文化是个富矿,源远流长,潜力巨大,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龙头,就不会迷失方向。否则,没有源头活水,门券收藏也会向其他现代收藏品一样,因缺乏后劲而停滞萎缩,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门券收藏活动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没有文化的收藏是没有生命力的。门券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门券赏析、券集编创、理论研讨、著书立说等方面,弘扬门券文化关键要落实在门券展览和理论研讨的实践中,而门券展览是最重要的方面。门券展集,是门券收藏的再创作,是门券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养在深闺”的民间藏品得以发挥文化传播的使命,展示是关键。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艺术形式的表现是成功的关键。作为藏品,能够与时代同步,与时代脉搏共振,门券展集可谓佼佼者。门券收藏之所以能够在收藏领域风生水起,独领风骚,就在于门券收藏坚持以文化为主导,门券展览的文化属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顺应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潮流。
五、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跨界融合是现代商业的新理念,也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态度,审视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具备正能量的新生事物,积极包容和接纳与门券相关联的收藏品和新业态,主动适应跨界融合的时代潮流。从十八届国展开始,双票封的介入就是门券界跨界的尝试,效果是显著的,吸引了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因此,只要我们守住以旅游门券为主这个发展底线,坚持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和运作模式,同时,也要避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我们要积极鼓励新生事物的创新实践,在双票封和核酸卡的研究展示方面,要根据新的收藏品的相互融合,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和标准,让其他收藏品尽快地与门券收藏的基本规则对接,并逐步融合。要充分利用券界的交流会品牌和展览活动模式,引导门券收藏界和其他收藏界的联姻合作,开展跨界收藏交流展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次在太原举办的门券和交通卡的跨地域、跨界别的交流研讨,也是我们跨界联合,互利共赢的积极探索。我们只有勇于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才能为门券收藏活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归根结底一句话: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六、关注时代热点,主动服务社会
收藏是静止的、沉睡的,如何让冰冷的藏品有了时代温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播,就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传播和教育的作用。其核心就是要让传统为现实社会服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助力。我们要关注时政热点,用门券文化反映鲜活的时代精神,激励爱国主义热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升门券收藏的社会影响力。
除了宣传旅游文化,门券展览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比如: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门券界从上到下,主动开展了红色党史的门券展览,用我们的藏品宣传和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配合全国性的党史教育,生动诠释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我们应该依托藏品资源,突出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策划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览。
实践证明,只有将门券文化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放大门券展览的社会效应,弘扬门券文化的宣传效果,积极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做贡献,让广大观众和党政机构都能认识到,门券展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有很高的鉴赏水平,有很深的教育寓意,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才能争取到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关注和积极支持。
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单纯收藏的小圈子,转变自娱自乐旧理念,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大舞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的关注热点,珍惜与旅游文化部门的合作机会,利用我们的独特优势,主动出击,精心编排,积极办展,在服务社会的奉献中,不断提升门券收藏的社会影响力,为新时代的文化振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23年8月11日
注:此文为作者在山西券协与上海交通卡收藏协会举办的“文旅融合与收藏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