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券一景一照(16)长城第一墩的收获
罗斌林
当我终于站在嘉峪关关城之上俯瞰嘉峪关长城雄伟的建筑之时,心中无比的激动,因为这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几百年前嘉峪关长城巨大的城墙曾经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远远望去长城蜿蜒数百里,一眼望不到边,而长城第一墩是我另一个非常向往的地方。
驱车从嘉峪关城来到长城第一墩景区门口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可能由于不是旅游旺季,这里游客不多。由于中午没有顾上吃饭,此时在游客休息室里简单的吃了点自带的食品,好在这里有为游客准备好的开水,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大概是我年纪比较大,头发大部已白的缘故,在休息室里非常显眼。有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过来跟我攀谈,谈话中我得知他是一位景区观光车司机,姓姜。当他得知我要去观光第一墩时非常高兴,立刻邀请我乘坐它的摆渡车。我知道按常规车票在乘车时是要撕掉副券的,主要是怕有人重复利用,这是常识。于是我跟姜师傅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撕掉副券,并说明了原因,诚恳的掏出我的身份证递给他观看,告诉他我是外地人,只是想收集到一枚全品券品。此时,姜师傅满口答应了我的要求,同我一起来到休息室内的售票台前,他让我在一边稍等片刻,只见他与一位女性售票员说着什么,然后叫我来到台前,购买门票与车票。这里的门票是机打票统一的图案,购买车票时,售票员拿出卖剩下的半本票证让我观看,姜师傅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说,”你挑一张吧”,于是我迅速的翻看着,当看到最后面一张时,眼前一亮,就是它了,随即请售票员将它完整的撕了下来。坐在姜师傅开的摆渡车旁边座位走在路上,姜师傅告诉我售票员是他的邻居,他把我的述求和爱好原封不动的告诉了她,并要求把按惯例应该留存的存根一起给了我,这已经是破例了。我对姜师傅表示了十分的感谢。回程时仍然坐着姜师傅开着的车,并对他表示了再次的感谢。
(颇费周折得来的吉祥号码全品乘车证)
(长城第一墩)
来到长城第一墩,硕大的城墩立刻展现在我的面前,激动之余手持门票特意摄影留念。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也是长城沿线建筑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明代,嘉峪关管辖沿边墩台三十九座。长城第一墩是两边最主要的一座墩台,它担负着传递祁连山口军事信息的任务。古代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这座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每层夯土层厚10~20厘米。
据记载,“长城第一墩于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李涵监筑,北距嘉峪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岸边60多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其南面是常年积雪的祁连山,北面是坡陡谷深的黑山。两山之间形成了约1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地势十分险要,古称河西第一隘口。嘉峪关由于地处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所以自古以来是战守之地,是著名的古战场。征西将军冯胜沿途巡视看中了嘉峪关这一咽喉之地所以置关隘驻兵镇守。在当年依赖步骑之敌,是无法逾越的。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
这次嘉峪关长城之旅,是我这次西北之行最为惬意的一次旅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旅游经历,充分领略到了祖国万里长城的雄伟和西北人的豪爽热情的性格,因而促使我的门券从此又多了一枚心仪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