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散落的珍珠--门券请柬探秘(一)
沈剑勇
在书写请柬之前,现论述门券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并进行综合梳理。
门券从内容上分为参观券、入场券、展览券或者印成付券的,有的门券有付券1和付券2的,也有的门券印有景区各景点的。凡此种种,门券五彩缤纷,精彩绝伦。门券从广义上说,还可分为儿童票、成人票、老人票,学生券、优惠券,结算券、贵宾券、赠券、优惠券、讲解券以及团体券等等。从狭义上讲,如;以福建博物院为例,就有副券1和副券2。也有的印有副券A和副券B的。凡此种种,不一一而举。
以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为例,票价35元,分10个景点参观。如图;
再如以历年的上海书展为例,必须通过售票窗口购票才能进入书展,持门票才能成为入门的凭证。现在上海书票日场10元,早期也有20元、夜场5元,没有这个书票就进不了场馆!
上海的大型公园门券同样如此!比如;
从形式上,门票又分成横式门票和竖式门票,横式门票为主,竖式门票为副,社会上各景区由于某些需要,制造出什么金属票,立体票、麦杆票、塑料票和异型票等。但是,社会是永久流传的还是长乘以宽的纸质门券占主导地位。那么,对门券的定义有没有结束?
曾记否,门券在中国的收藏领域,曾经揭开“什么是门券”的大讨论。从莽莽的大草原,到巍巍的大兴安岭。从六朝故都的中原大地,到涛涛的长江南北。广大券友们集思广益,集中到一点,门券是入门的凭证。由此,受到广大券友的一致认同。
我们真的对门票的定性定论就那么把握好了吗?收藏容易,下定义难。所谓的定义,对事物内涵和外延的总体把握。二十多年过去了,门券的性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利用门券的收藏与交流已经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单说门券是入门的凭证,似乎有点过时或者片面,现在让我重新阐述门券的定义,但这只是一家之言;
门券(票);指必须通过(售票窗口)购买成为人们入门的凭证外,它应该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购买指必须淘钱或者化钱购买的门票,如,上图上海顾村公园,必须购票经过撕票才能进入公园的凭证。
以安徽的五星级万佛湖风景区为例,进入景区,必须购买船票,才能游览湖光山色的迷人景色,不管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儿童,按景区和场馆的制度和要求,必须购买船(门票)票,然后才能合法进入景区。
说它具有价值;有另一层意思,也可以再利用。就是双方(指券内人或券商)还可以交换和购买的。每逢全国门票交流会,为什么历届藏友都热衷于交换或购买?交换应该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原则,门券购买的价格双方都能接受的。另外说门票的价值,因为门券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拍卖的舞台,让门券按年代或稀少的数量竞争拍卖,这就说明门券具有价值功能和收藏功能。
门券具有使用价值;指它可以制作专题展览,专题展览是地方各省市乃至全国门票交流展览的重头戏,通过展览分别给出优胜奖、编排奖、专题奖等,给券友以启迪和鼓励。门券还可以制作成专题“美篇”,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给人于欣赏与愉悦,门券还可以成为历史价值,达到“方寸之间见发展”的实证,这就是门券的使用价值功能。没有使用价值,人们为什么还热衷于交换和购买呢?有资深券友说;门券要玩出花样来,说的就是使用价值。通过收藏,让门券成为历史,这就要求藏友,从主观与客观利益出发,证明门券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我们对门票讨论了许多年,并且不少人著书立说。最终,对门券的定义是;门券(票)是入门的凭证。定义虽然涉及到事物的属性,但似乎有点简单化。 由此,我可以得出这样的论述;
所谓的门券,“就是通过购买取票获得入门的凭证,门券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收藏用品。这里”我们一定要把“购买”二字和价值和使用价值写进去,购买取票是原始得到一枚与数枚门券的现实意义。这是门券收藏最原始的初级阶段,
后来发展到亲朋好友的赠送和自己的努力,经过券友间的互相交流交换取得的门券,这是门券收藏的中级阶段。
这样,为了更加才能使门券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历史意义,通过不解的努力和追求坚持平时司空见惯的券友间交换、购买以及拍卖来收集门券的现状,成为门券收藏的高级阶段。
一方面购买取票才能进场参观游览!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收藏交流中,许多门券大款、大伽与门券爱好者,分别建立自己的家庭门券收藏馆,体现门券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通过收藏,引起对门券的感悟,这样才使门券的定义和属性的把握,对门券的定义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再谈到门券通过购买才成为入门的凭证,由于历史的演变与发展,国家提倡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许多场馆通过预约,利用身份证成为免费参观游玩的凭证,或者有的场馆免费不免票,这另当别论。
下面我谈个人的观点,该观点暂不在讨论之例,把门券的定义复述如下。
门券;指通过购买取券(票)获得人们入门的凭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收藏用品。
为什么有的人把入门的凭证称门券?也有的人说成门票。说成门券和门票都没有错。很简单,门券是书面语,门票是口语。综上所述,这不过是一家之言,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有不同意见,请各位老师券友发表高见!
下期我讲的是门券之王--请柬;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