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心灵鸡汤
保定 陶万春
自从走上门票收藏的溜光大道,旅行就成了生活常态。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山水之间倘佯,如果联系不上我,肯定隐身于移动信号无法触碰之地。虽然说与无数陌生人的身体接触过,在乔家大院的深处进得去出不来,虽然说在上海南京路上挤挤挨挨,但我仍乐此不疲。嘴巴子说花钱受罪,下次再也不出去了,但一有券友相约,拿起相机,收拾行囊又启程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我与朋友们的一次次出行,就是人生的一段段篇章。从一个景点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也如古时候三十里地一个驿站。生命在链接,时光在延续,构成了券人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旅行不同于旅游,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目的地很强的活动。想当年,无锡的骆志方老师游京城,我与他同住陕西巷青年旅舍(这里曾是小风仙和李师师居住地)。在京城的有限时间里,他带着我和崔艳红老师跑了八个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只见他的旅游攻略別具一格,景点与景点之间怎么衔接,坐几路公交车,下车后走多少米,拐几个弯,都记得祥祥细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骆友掏出攻略,正琢磨下一步向处何去时,警惕的武警站岗卫兵,几步跨过来,一把夺下骆友手中的纸,原来卫兵错把攻略当成了上访信。闹了不小的笑话。
旅行是一门艺术。真正的旅行,就像阿兰-德波顿所言,必须是哲理和文化层面上旅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因为做过功课,你到实地考察才会明白,成都杜甫草堂那不起眼的茅屋草庵,曾经逗留过怎样伟大的灵魂;因为知道那个人,你才会在园中徘徊,睹物思人,那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有了生命,你仿佛长了一双慧眼,把个草堂看得清清楚楚又明明白白,看到了光影流年里隐约走过来的身影。
我常说,旅行看什么风景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去旅行。与同好同道中人行走于山水之间,是一种沉浸式旅行。在和谐的氛围下,漫步行走,交流着体会,每当遇到了好的画面,用手机相机拍照,把影像定格在名山大川,凝固在亭台楼阁之中。真正的旅行家,一场场邂逅与别离,将心动的感觉沉淀,隔着时光回眸,剩下的才是最美的。回到家里,把游踪转换成文字,让更多的朋友分享。当得到读者认可,甚至夸奖点赞,是又一次心灵旅行的升华。
遥想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其心境之惬意舒乐,透过纸墨书页引你伴游。小桥流水溪泉叮咚,何其清心;知己灵犀细语低喃,何其放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今人虽然鲜少寓居竹柏枫林,草尖凝露,鸦雀晚归,日暮斜晖,清风朗月,这些场景并非难得,但人在旅途,闲人少,闲心更少,旅行洗尘更洗心罢了。
何谓风景?不在远方,在我心中。就我所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同翻开一本书,开始了心灵的旅行。
~2023年11月1日写于海南高隆湾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