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寺庙:鞍山龙泉寺
龙泉寺是辽宁省鞍山市下的寺庙,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的千山北沟东部,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
寺院奇峰环抱,古松成林,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得体、布局与自然景色和谐而著称。相传龙泉之名来源有四,一曰毗户殿前石隙有泉,涓涓细流弯曲似龙,故名;二曰寺中心泉水常年潺流,如“龙涎吐水”,故名;三曰寺前为照山,后为靠山,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泉出自小山脉以北佛堂基下,山与泉合名为龙泉;四曰唐太宗东徵,驻跸千山,钦过此水,故名龙泉。
明万历六年(1578年)在如来堂下(今大雄宝殿处)修建殿宇5间及配房,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藏经阁,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建东殿3间。可见,龙泉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法王殿、禅堂、斋堂及配殿等均建于明代。根据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除明世宗外(明世宗崇信道教),别的皇帝都推崇佛教。尤其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其母慈圣皇太后。
进入清代以后,龙泉寺依然风光无限。康熙五十九年翻修大殿,建天王殿。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两廊及客堂和后佛堂。至此,龙泉寺始具今日之规模。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玄烨)亲率皇后、太子及诸王、大臣、侍卫等万余人,由盛京(今沈阳)到辽阳(当时千山归辽阳管辖),游览千山龙泉寺等寺庙,并留下赞美龙泉寺的诗章。同时,比利时人费迪南特斯阜沁斯脱作为顾问,随康熙皇帝一起游览龙泉寺。这是有文字记载游览千山的第一个外国人。
清代从道光以后,国势衰微,佛教也不振。龙泉寺也概莫能外,日伪占领千山时期,龙泉寺的文物遭到日寇的破坏和盗夺。如毁坏龙泉寺“屏藩独峙”之摩崖,大量掠夺龙泉寺之楹联、匾额、古佛和字画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