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宅,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占地面积约19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2006年5月25日,蔡家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编号为:6-1032-5-159。
留客村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余、朱、陈、韩、王、卢、周、覃十个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华侨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壮年男子多从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经万泉河漂洋过海当“番客”出外谋生创业。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蔡家森带着两个弟弟跟随“去番”的人潮,前往印度尼西亚谋生。他们从事橡胶种植和船务航运,蔡家兄弟最终成为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侨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蔡家森、蔡家锦、蔡家宏和蔡家炳等四兄弟共同回乡建造的一个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共包括4座宅院,四栋建筑外形大体相仿,单体建筑平面均呈凹字形,宅前以围墙形成院落,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是长兄蔡家森的宅第。外形酷似城堡,内外布置都“藏风纳气”,四座大宅环池而建,四栋建筑物组成一个群落,总建筑面积约367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1930平方米,中央是一个莲花池塘,占地约600多平方米。
蔡家宅在建筑主体上还是以海南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但建筑的细部装饰上则更多融入了西方的建筑装饰元素。南洋风格是蔡家宅建筑的明显风格,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屋脊的翘头、风火墙、女儿墙既保留着海南民居的地方特色,又大胆使用西方的浮雕图案。两进正屋前檐和门窗上雕刻着精致的花草鸟兽,龙凤宫灯等传统的吉祥图案,而栏杆扶手及檐部女儿墙上则用西方的立体花篮和古罗马人头像作为装饰元素,屋顶保留海南民居的草尾灰塑屋脊翘头的同时又大胆使用西方几何图案,并将二者柔和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正屋不设楼阁,双坡顶,其建筑的主体部分依然使传统的中式风格,传统的装饰风格也主要体现在正屋和室内部位上,二层廊道部分的艺术装饰则以南洋风格为主,艺术风格明显受到南洋文化的影响。建筑结构部分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了传统砖木抬梁结构的建筑更加坚固和实用。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理念在这组建筑中得到有机的统一。
蔡家宅是近代南洋文化背景下的琼北民居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30年代海南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保留了海南民居的风貌,还具有了西洋建筑的特点,开创了海南近现代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这种中西合璧的形式,体现了海外华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及所受到的西方文化影响自建成之后便成为海南近代沧桑历史的见证。
我没有见到过蔡家宅的门票,通过朋友打听,通过网络查询,均没有蔡家宅开放的消息。不过我也收藏到了一枚蔡家宅的相关票证,请见上图,只是这枚票并没有展示出蔡家宅的建筑特色,聊胜于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