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中山陵是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编号为:1-0019-5-019。中山陵包含五个国保点,除了中山陵外,其他四个国保点均是2001年7月作为中山陵的扩展项目,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就这五个国保点和门票使用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的门票品种繁多,纸质票、磁卡票、邮资票都曾经使用过,在此展示几枚全品门票。
二、廖仲恺、何香凝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陵墓布局对称,气势恢弘,为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
廖仲恺、何香凝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而成。廖墓原在广州黄花岗,1935年6月迁葬于此。1972年,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在北京逝世后归葬于此。
廖仲恺、何香凝墓没有单独的门票,也没有发现任何门票上有此国保点的图案。
三、谭延闿墓
谭延闿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灵谷寺东北侧,紫金山东峰下。墓园由关颂声、朱彬、杨廷宝等人设计,占地300余亩,1932年12月建成。其设计一改通常陵墓讲求对称、程式化的布局常规。谭延闿墓充分利用泉石著胜、林壑深秀的自然条件,倚山构筑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园林风格的墓园,在陵园建筑史上很有特色。
谭延闿墓没有单独的门票,只能用灵谷公园的门票来代替了。
四、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灵谷景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国殇墓园,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公墓入葬将士包括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内战中的阵亡将士代表。整个建筑群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力求与已有建筑风格相一致而又有自身的特色,层次分明,蔚为壮观,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墓以墓门、牌坊、祭堂(今无梁殿)、第一公墓、纪念馆(今松风阁)、纪念塔(今灵谷塔)等建筑构成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平面成“十字架”形。建造从1931年3月开始,到1935年11月竣工。建国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改为灵谷公园,第一公墓改为花坛和草坪,第二公墓改为邓演达墓,第三公墓废弃。
五、邓演达墓
邓演达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1931年在南京麒麟门外被秘密杀害,就地草葬。1957年冬中国农工民主党将其尸骨迁葬于此,以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旧址为墓址。
邓演达墓座北面南,设在九个弧形组成的半环状“罗城”中间,墓前有宽阔的甬道,有紫藤覆盖的长廊,有对称的供前来祭扫的人们休息的四出形墓亭。
邓演达墓也没有使用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