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过生日(上)
11月21日吉林市的门券师友邀请长春市的同好访问江城,因这天正是我的生日,心中暗喜。由于别人都有事,只有刘洪利和我前往,生日的事半个字也不能说,不然就麻烦大家了。早车的人不多,大多是去龙嘉机场的。
很长时间没出门了,真的是憋坏了,见到车窗外的景色都觉得新鲜。东北很奇妙,上次外出还是绿油油,现在的眼前是白茫茫一片。
40分钟就到达了吉林市,动车又把长吉两市的距离拉近了,看来同城的愿景也不会太远了。
吉林市的公交车很方便,票价才一元钱,我试用了一下长春乘车卡,结果读卡失败。司机师傅很勤快,有语音报站,每到一站他都要亲自提示一下,很暖心。
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馆址原是王百川宅院,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是东北地区为数极少、保存完好的典型四合院民居,四合院室内炕灶布局及门窗上的花纹图案都带有吉林满族民居特色。
《吉林满族陈列》具有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征。吉林市是中国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满族及其先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兴盛发展。展览再现了吉林满族的历史,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满族民俗生活史料和文物。清帝称吉林为龙兴之地,展示了清代四位诞生在这里的皇后。
我发现吉林市的大冷面遍地都是,在满族博物馆门前举目就能看到三家门店,这阵式就是延吉也无法相比。
我对路边的雕塑很感兴趣,每遇到特别喜欢的都要拍照留念。
北山有大小9座山峰,主峰有东西两座山峰,平均海拔200余米,西峰最高峰海拔269.8米,东峰最高峰海拔255.8米。山顶与山脚湖面的相对高度为60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近东北——西南走向,呈椭圆散开,水平面积约12平方千米。域内有3泓湖泊,水面面积约7.6公顷。
“乌拉”在满语里有江的意思,东北地区冬天穿的用皮革制的鞋,里面垫乌拉草。
北山原名九龙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时,有术士进言:吉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4座名山守护船厂(吉林旧称),九龙山前有天河(松花江),后有卧虎沟宝地,日后必出帝王。康熙皇帝听后深感不安,又问有何破解之法。术士说:“只要破其风水,即可保大清江山永固。”康熙皇帝很快下谕传旨,旨令吉林将军率部削去九龙山几个山头,毁其风水,断其瑞气,又在山上修建起了庙宇,还将九龙山改名,由于此山在吉林将军衙门的北面,故称北山。
每次到北山,我都要在这个位置留个影,这个地方是北山的一个标志,佛在我心中。
北山公园有一奇景,火车在公园里穿过,不是专用线,客车和货车都有。
北山属玄天岭西部余脉,为长白山系吉林丘陵区中列的老爷岭和哈达岭支脉所形成的一群山峦。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
在北山的西峰脚下曾有一眼清泉,清朝康熙年间北山上开始进行开山建庙,僧人们对这个泉眼进行了修缮,并取名为“廉泉”,廉泉之名取之古代的典故“廉泉让水”,代表当地民风淳朴之意。那时的廉泉是北山僧人的唯一取水地,附近居民也多到此取水。
在每年春季的北山庙会期间,附近曾有居民在廉泉井取水后卖给外地游人,赚得盆满钵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人卖井水给上北山的游客,只需三分钱几个人就可以管够牛饮一通。1987年吉林市园林局在古井旁边建了一个休闲凉亭,取名为“廉泉亭”。2013年廉泉井被列入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停止对外使用。
“德碑”,即功德碑,是为有功德之人所立的颂扬碑。站在道口,远远地就可看见左侧山脚下矗立着一座景观标志碑,上有朱漆大字“北山碑林”。目光自标志碑稍微上抬,便可看到,在绿林掩映中,自东而西,依次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和五座石碑,这就是“北山碑林”的全部内容。牌坊和石碑都呈苍灰色,石栏杆围护着的首座三门石牌坊及其在繁枝绿叶中若隐若现的几座蟠龙碑顶,散发着古朴、庄严、肃穆的气氛。
北山西峰上的平安钟楼。这里是北山最高峰,其前身是旷观亭,是北山建设最早的亭子,1924年始修北山公园时,即有此亭。2007年旷观亭被拆毁,2009年,在原址上建起一座三层新亭子——平安钟楼。
我们每次到北山,都要爬上西峰,目的就是购买平安钟楼的系列票。明知道此处多年关门谢客,但还是不死心,必须爬上来看看,实在是太累了!
北山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土壤肥沃,山上自然林木有核桃树、山里红树、榆树、柳树、杏树等。人工林多为落叶松、黑松,林木覆盖率为80%以上,有乔木、灌木计120余种约50万株。有名木古树近百株,其中最古老的树是玉皇阁内的黑松。
揽辔桥始建于1932年。竣工后,请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赐名,他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在天津隐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把他找出来做了傀儡皇帝。溥仪正愁不知起什么好,这时近臣宝熙给他讲了一个康熙皇帝东巡吉林的故事。康熙二十一年圣祖爷东巡吉林,在松花江边望祭长白山,然后率诸王公贝勒到九龙山狩猎。他策马行至两峰之坳时,曾揽辔回首,城外大江弯弓,更有百艘战船排到江中,他龙颜大悦。溥仪听此茅塞顿开,提笔写下“揽辔桥”三个大字,并铸铜牌一块,嵌立桥头石栏上。由于石桥形似驼背,老百姓戏称此桥为“罗锅桥”,石桥建成至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游人在此摄影留念。
北山在寺庙建筑群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基础上,辟蹊径,筑台榭,植花木,维修庙宇,修筑道路,相继建起了旷观亭、胜利亭、江山亭3座亭以及卧波桥、揽辔桥、划船湖、荷花湖等。各处景观间修有柏油路、沙石路、石阶便道相通。上山路有3条,左右两条为台阶路,中间的路是柏油路直接从桥下通过,于山坳处分别弯向东西两峰之巅。由于北山公园距市区较近,又有大量树木植被3泓湖水绿波荡漾。山上有古庙群,成为东北重要的旅游胜地。
玉皇阁始建于公元一七七四年(清乾隆三十九年),一九二六年重修。院落平面略呈长方形,布局严谨,有明显的中轴对称线。建筑物依地势构筑,分为前低后高两组,错落有致。
前院由山门、钟楼、鼓楼、祖师庙、观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组成。山门内两侧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塑像。过了山门是一座木牌坊,上悬“天下第一江山”横额。牌坊东侧第一座是祖师庙,供奉释、道、儒三教始祖,即如来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观音殿。牌坊西侧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戏祖师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
后院由朵云殿及两厢客房组成。朵云殿是正殿,高两层。上层供奉玉皇大帝铜坐像,玉皇是总掌天道之神,道教奉为神界最高主宰。两侧伴侍的神像为千里眼及顺风耳;墙壁上绘二十八宿彩像。下层供奉的是琼宵、碧宵及云霄三宵娘神像。玉皇阁雕梁画栋,美奂美仑;楼宇磨砖对缝,精巧处令人击节。
坎离宫位于玉皇阁和药王庙之间,药王庙北,距药王庙不过七八十米,在玉皇阁前面30米的地方。坎离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供奉日神和月神的道教寺观。《永吉县志》(民国)古迹名山中记载“坎离宫,光绪二十三年王台三募捐修,韩登举倡助。”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庙宇有正殿3楹,东西配房3楹。西侧原有胡仙堂1间。宫周围有砖墙,石基瓦镇,前低后高。
药王庙又称三皇庙,是在北山庙宇群中修建年代最早的庙宇,北山庙宇群4座重要的庙宇之一。坐落在关帝庙之北,与关帝庙仅一墙之隔,有门相通,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以后几经修葺和扩建。
三皇庙有二其一在德胜门外北山、正殿三楹、东西配庑各三楹,西为眼药池,又西为春江山客 旁有灵仙堂大门一楹康熙三十一年建乾隆五一二年重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药王庙毁千大火之中。
乾隆五十年(1785年)当时任吉林将军的都尔嘉率属捐资重建此庙,并立碑以志。从南门进入,一进山门便见此“重修药王庙记”碑。碑高3米多,负于赑屃(俗称石角)之上。后庙宇又经多次维修。占地3000平方米。
关帝庙是东北地区建得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关帝庙,坐落在北山东峰山顶临崖处,悬壁而建依山背岸,威严壮观。寺庙山墙上巨大的“佛”字很有特色,在数千米之外都看得很清晰。关帝庙位于药王庙之前,进北山公园二门不过50米往右拐,登上层层石阶,经过山腰路旁的“泛雪堂”即是。
揽月亭始建于1974年,1976年竣工,位于东峰之巅,该亭高28米,是四层、重檐、八角亭。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号称“明月神州第一亭”。
现今的揽月亭已成为北山画院所在地,以“素魄生辉”为主题的全国首家月文化展馆便坐落于此。它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示月文化的场馆。此馆2002年对游客正式开放,它不仅是传播月文化知识的场所,还是书法、绘画交流学习之处。
都说动物有灵性,但从来没见到过。这回开了眼界,小花猫来蹭合影。
十一月二十八日请继续关注在江城过生日(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