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证背后的故事(7)
——记忆基辛格的《车证》
中美关系的见证人基辛格走了,他曾100多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基辛格全名: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英语:Heinz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2023年11月29日),犹太人,美国外交家、现实主义理论家,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美国国务卿。
2011年6月27日,为纪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40周年,“纪念基辛格首次访华40周年座谈会”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举行。基辛格本人,国务委员戴秉国,亲历中美关系发展的中国前政府官员、资深外交官、研究中美关系和国际问题的知名专家学者、外交部等部委和美国驻华使馆等相关机构代表100余人参加座谈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中美关系问题专家袁明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为学者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座谈会由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主持。
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自1971年,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特使身份密访中国,打开中美建交大门,基辛格就成了中国历届领导人的座上宾。近半生的中国缘,基辛格是唯一获中国五代领导人接见的外国政要。
基辛格先生最后一次访华是在今年的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时赞扬他“大德益寿”。
五十二年前的7月份,周恩来总理第一次与基辛格先生会见,就是在钓鱼台国宾馆的5号楼。我们这张《车证》显示的座谈会地点,也是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对今年刚过完一百周岁生日、又是一百多次来中国访问的基辛格先生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先后百余次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铭记基辛格博士对中美关系投入的真挚感情和作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