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值得关注
北京 李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卡”成了一种时髦。
现在有什么事不明白,都查百度:
“打卡”是指把磁卡放在磁卡机上使其读取相关内容,特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插入磁卡机中记录下到达或离开单位的时间,可理解为"签到、登记、出示证件",也可理解为"请买单、请结帐"等等。
而“打卡”一词在社会层面上的解释,好像就是到某地参观,到某点照相,到某处旅游!
随着许多景点参观的免票政策,纸质门票越来越少,这使我们集票人就有些迷茫,有些无奈。
就在这个时候,“打卡”在许多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点悄然兴起,他们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印章,供参观者和游客盖章留念,从而实现了在“卡”上“打”章的一个过程,真真正正是“打卡”了!
其实盖章留念的形式早就有之,只不过没有形成潮流。开始的章有石质的,也有胶质的,回来随着电脑设计和腐蚀加工的普及,比较复杂的图案也能在图章上制作了,加上储油功能的介入,省去了粘印油的过程,这样一来盖章就成了很简单的一件事。
图(1)
如今的“打卡”章,开始多是单色的,以红、蓝为主(图1),后来就出现了多种颜色,绿的、粉的、橙色的、灰色的等等。又过了一段时间,有心人又创新了形式,用套色的方式,做出多色的印章效果,让人倍感新颖(图2)。
图(2)
近日,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竟然推出了一枚需要加盖八种颜色的套色戳,作为一枚北京建城870周年纪念卡的特殊印记(图3)。
图(3)
说到纪念卡,我觉得该引起集券者的关注。一般来说,门券多在售票处出售,有价格、有副券。随着社会发展,免费部门增多,票就少了,但有些单位还是需要有一个载体,去宣传自己,尤其是在特殊时间、有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为吸引观众或游客的关注,也为满足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收藏需求,甚至是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需要,于是“纪念票”、“纪念卡”就应运而生了!
以北京近年的情况看,“纪念票”、“纪念卡”多为在开馆或其他纪念日使用。票,一般还有副券;卡,多以类似明信片的形式出现,附有相关图片、文字介绍,或留有加盖纪念戳的位置,一般设计制作较为精美(图4),多为需要在现场进行拍照,然后发到网络平台上之后免费领取,既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了展览的内容,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图(4)
近日再次参观了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该馆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展览内容丰富,免费参观。近日该馆推出了参观纪念卡,弥补了没有参观票的遗憾(图5),而且纪念卡制作精美,彰显出国家级大馆的风采,确是我们集券人的喜讯。
纵观今年北京地区出现的几款影响力较的大的票、卡,都是满含“纪念”意义的,尤其是纪念卡的出现,有可能成为集券者关注的下一个亮点。
趁着新风的兴起,该出手时就出手!
202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