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淖尔深度游
——我的旅行日记(7)
今年冬天的一场大雪,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让人们尽可能的减少了户外出行。望着窗外肆无忌惮的狂风,收拾心情,继续整理旅游日记。
我属于一个仪式感极强的人,每次活动之前都要提前做好攻略。这次东北自驾游,所经过的大小城市、街区一共207个,虽说大的主题方向也是有的。
到了东北,怎能不去查干湖?整个查干湖景区,我整整逛了3天,才算满意而归。
9月24号晚上,我们驱车正式进入了查干湖风景区的主干道,因为白天有环湖比赛,交通管制了一段时间,等我们到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刚一进入查干湖地界儿,简直就是进入了一个“三无”地段~“手机无信号、导航无标识、道边无路灯”,只能靠汽车的照明灯,一路小心前行。期间和民宿的老板通电话沟通时,也是断断续续的联系。
在黑暗中“鬼打墙”似的,在原地转了好几圈儿,终于在路边儿看见了民宿老板。我心想,这是哪儿啊?等天亮时我非得要看个究竟不可。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来到查干湖,怎能不拜见成吉思汗?来到查干湖,怎能不拜访王爷府——郭尔罗斯王府。郭尔罗斯旗旗祖——固穆,被清祖皇太极加封,札萨克衔,世袭罔替,整个王爷府不大,但院落庭深。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在王府后院福晋居住过的屋子,我发现了一扇小窗户,小窗虽已被封死,与外界隔离,但透过窗口的一丝亮光,仍然可以看见外面的一些东西。我再一看,那么眼熟啊?那不是我租住的民宿吗?难怪我头天晚上进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那王府里肯定是没有现代照明设备的,它的一切都是历史原貌。原来我住进了王府后院儿,御林军的地界儿。我回去又仔细看了看民宿的漆红大门,黄铜扣掉儿,和王府真的一模一样!
查干湖,蒙古语,查干淖尔,1983年,吉林省正式更名为查干湖,一条主干道把查干湖分为南北两个水域。南区风景秀丽,北区水域辽阔。我租了一个竹筏子,和当地的水手在竹筏子上聊天儿,他是当地的渔民,闲着的时候儿带游客游览风光,忙着的时候冬捕开战。我私下又多给了他100元钱,让他带我进入南区的无人水域。
因为我喜欢探险,这个水手今年56岁,他生在查干湖,长在查干湖,他肯定有的是办法带我进入探险的无人区。
北区水域广袤无垠,开车在大堤上以每小时80km的速度环绕了40分钟,太美了,太壮观了。我又发现了秘密,再往水域的深处,怎么会有茂密的森林呢?当地的渔民告诉我,那边儿有一条原始的古马道,汽车开不进去,走着又太远,所以没人去。我看见景区门口儿有共享电动车,我骑车去。说是说,可是真的不好骑,我扫了一辆电动车,一路颠簸,磕磕绊绊,还要随时听取共享单车的语言提示:“我没电啦!我没电啦!”,明明我挑的是最满格的电,怎么会没电呢?我赶紧原路返回,因为景区管理很严的,必须要按车位还车,锁上车一看,咦,车还是满格电的,我没还车,又二次开车,试一下又能骑了,我明白了,我骑车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人家警示我呢。下回长记性了,只要是提醒没电,我就锁车,再开车,再锁车,再开车。就这样断断续续骑完了那条无人问津、且带着野味儿的古马道。
查干湖人人都去过。但是前郭县有一个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您去过吗?它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查干湖景区,是我国仅有的一座渔以渔猎文化特别是冬捕为主题的博物馆,他完整的展示了查干湖一万年的渔猎文化。啊!多么的久远呀,一万年,我还特意看了看,真的是一万年。它生动的展现了查干湖的自然资源,自然历史,并依期文化的同源性,对世界的渔猎文化、中国南北方的渔猎文化加以总结和概括。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以活体动物标本为主:整个儿大厅不间断的播放着:“所有标本为实体动物所致,每天喷洒防腐剂,请勿触摸,以免中毒。”看着那活灵活现的标本,有的真挺吓人的。二层以文化展示为主:从一万年前一直演绎到现在的所有渔猎文化,看着就是过瘾。尤其是冬捕胜利归来,1:1的比例做的实景儿,鱼儿跳,脸儿笑,哎呀,真替那些丰收的渔民高兴。
我见过五花八门儿各种各样的墙:木头墙、石头墙、水泥墙,甚至用易拉罐儿、矿泉水瓶做的墙,但是在这里,我看见了冬捕胜利归来用鱼垒的墙。真新奇!仔细看是真鱼,鱼的眼睛,鱼的鳞,透透亮亮儿的,但是不敢摸,有防腐剂,当然,还有监控器。
自驾游的好处就是自由散漫,随心所欲,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逛完了景儿,坐在王府的后院儿,吃着查干湖的鱼,别有一番滋味!
试想,马背上的民族亦是战斗民族!
再见了,传奇的马背民族!
再见了,谜一样的查干淖尔!
2023.9.2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