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情缘(20)
——参观老舍纪念馆
2011年10月22号,北京券友崔艳红陪同我去老舍故居参观。老舍纪念馆地处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原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1999年2月1日正式开放。
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今天的老舍纪念馆馆旧址。老舍对小院是满意的,也精心地进行装点,还在院子里种植了两棵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女士还给小院起了个雅号——丹柿小院。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
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老舍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领导写信,提出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女士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
我们参观这一天,巧遇老舍之女——舒济女士,我急忙取出手中的门票,希望舒济女士在门票上签字珍藏,没想到舒济女士爽快地答应,提笔留下了她的大名,使我得以留下了这张珍贵的门票。舒济,老舍先生之长女,自1978年编辑出版老舍作品多卷集及作者生前未曾出版过的作品,另为出版老舍先生的各种作品写“序”、“前言”及“后记”十余篇。
如今斯人已逝,但在这个小院子里,处处留下了老舍先生生活过的印记:创作、养花、养鱼、养鸟、种树、过年等等,将情趣融入生活,展示了一个住四合院的老北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时光流逝,人们没有忘记他,同时也分享着他留下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