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阳子说申道沪之(十八)
——上海历史博物馆之《国宝的长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又称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美术馆),地处上海人民广场历史风貌保护区,人民公园西侧,占地10000平方米,是全面综合反映上海6000年悠久地方历史及革命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 1983年,建成 “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后来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两馆合一; 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有两座楼,东楼和西楼,基本陈列都在东楼,东楼的一楼有个临展厅,西楼一楼和三楼有两个临展厅,其余做为办公用房和出售文创产品以及饮品店。
该馆基本陈列分为《序厅》《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尾厅》四大部分,下设9个单元,综合反映上海6000年社会发展历程和人文历史特征。
《序厅》:综合介绍上海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地理信息。
《古代上海》:介绍上海地域范围内从远古到清朝中期的社会发展,凸显上海城市文脉源远流长。
《近代上海》:多方面展示上海成为近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的过程,着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以及领导上海人民举行一系列革命斗争、抵抗日寇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民族解放的过程,凸显上海厚重的革命历史底蕴。
《尾厅》: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借介绍这座馆我想讲述另一个长征的故事,这就是故宫文物南迁记,暨本馆西楼三层正在进行的纪念展——《国宝的长征》。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奇迹。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惨重,故宫文物损失甚微。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处的19000余箱文物,历经二十余年的颠沛辗转,最终得以基本完整保存。故宫文物南迁维护了故宫和故宫文物的整体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世界意义。
让我用时间线来讲述吧: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落入日军虎口,华北的北方屏障也随之失去了。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发动128事变,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被炸毁,46万余册图书化为灰烬。
1933年1月3日,山海关陷落,平津面临唇亡齿寒局面。山海关陷落后第六天,故宫博物院召开的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以策安全。
1933年2月7日,首批故宫文物2118箱运离北平,分别是古物馆452箱、图书馆602箱和文献馆1064箱。
1933年2月10日,首批故宫文物运抵南京浦口火车站。因中正会议有存洛阳、开封之意,文物相见,滞留浦口。长达21天。
1933年3月4日,国营招商局派江静雯装载支流浦口火车站文物,五日运抵上海金丽园码头。
1936年4月15日,蔡元培和马恒等先生出席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库奠基典礼。
1936年9月26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库落成,12月存上海文物全部迁存南京。
这就是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本展展示的内容。
该展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国之瑰宝 烽烟难度,我们在国难中虽然人人都具有什么都可以牺牲的决心,而这种表扬国光,寄附着国家命脉、国民精神的文化品物,却是断断不可以牺牲的。
从时间点上可能看出行动之迅速,准备之细致,打包装箱工作量之大,得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完成呀。这两张图必须上:古物陈列所制定《国难期内应付非常事变计划》、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南迁物品清册。
第二单元是沪上四载 古物重光。这些从帝王的书房里解放出来,又从日寇的觊觎下抢救出来的伟大民族的艺术遗产,是半部活生生的中国艺术史。
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如何保护,不可能随时拿出来吧,在沪期间,除了登记造册外,还进行了影印重要的古藉工作,高仿品的目的是代替艺术品的大部分功能,保障艺术珍品的安全。
文物艺术品若是束之高阁或是深藏不露,那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艺术魅力和传翻功能如何实现呢?故宫文物在上海的三年半的期间里,不但在国内进行了预展,更是将735件艺术品远赴重洋在伦敦国际展览会上进行展示。
这个过程还是用时间线来说明吧:
1935年4月8日,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上海预展会在中国银行旧址原德国总会大楼内举行。
1935年6月6日参加伦敦国际展览会中国易展品由英国政府所派萨福克号军舰载运卦英。
1935年11月28日,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3080件套中国古代艺术品参加展览。
1936年5月17日,参加伦敦国际展览会中国易展品安全运抵上海,由中国旅行社行李车装载赴上海北站。
1936年6月1日,参加伦敦国际展览在中国艺术品南京展览会在考试院名字楼举办。
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第一场大会战,南京已不安全,文物又装箱继续长征,护送队伍兵分三路,将一部分文物运抵贵阳、安顺,一部分运送到四川乐山,另一部分经过郑州、宝鸡,抵达峨眉山。这段历史不在本展之内,我就不介绍了。
正如展馆开篇所言:故宫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的一段峥嵘岁月,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段抗争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自华北而东南,又辗转于西南诸省,历时二十余载,行程数万里,从宏伟壮丽的殿宇楼阁移往华洋共处的租界洋房,从钢筋铁骨的现代库房移入军民同守的山间洞穴和乡野祠堂。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社会各界仁人志士为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真实故事和珍贵的历史记忆。故宫文物南迁,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文化抗战壮歌,承载着一段儿深刻隽永的中华民族记忆,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伟大奇迹。
书于2024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