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滨河花园东北侧约160米,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
郑氏宗祠属于郑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规模宏大,在徽州古建中,仅次于罗东舒祠,保留了众多的宋元古老作法,如梭柱、叉手、枫、丁头、平盘斗等,是研究徽州古建筑历史和宗族制度的标本,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郑氏宗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6-0574-3-277。
虽然郑氏宗祠规模宏大、建筑精巧,但是旅游开发做的并不好,门票更是非常少见。十多年前,我得到了一枚“古徽州民俗风情馆”的残损门票,其背面明确写着“古徽州民俗风情展设在建于明代的郑氏宗祠内”。这枚门票也是至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唯一一种郑氏宗祠的门票。而这枚门票仅仅使用了很短的时间,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郑氏宗祠重新关闭。如今虽然游客可以给守门人少量的金钱,进入参观,但是门票却是没有了。
为了追求完美品相,我苦苦寻找这枚门票的全品,直到 2024年元月,机缘巧合下,才如愿以偿。
这是一枚很有设计感的门票,正面的主图是在兰色纸张上,用金线描绘的社火场景。在郑氏宗祠高大的牌匾下,装扮成戏曲人物的族人们放鞭炮、划旱船、敲锣打鼓,一派热闹景象。四枚印章篆刻精美,我眼力有限,只能辨认出两枚印章的内容,分别是:歙县黄梅戏剧团、郑氏宗祠文化旅游中心,另外两枚印章不敢乱读,请大家帮忙辨认一下。
左侧书法条幅为“古徽州民俗风情馆”,题字年份为丁丑,我查了一下是1997年。结合背面的5位的BP机号和7位手机号码的使用时间,这枚门票开始使用的时间应该是1997年--1999年之间。
更多关于这枚门票的解读和郑氏宗祠背后的故事,还需要大家用心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