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焦桐”
熊开武
2023年10月8日的下午,在灿烂的阳光拂照下,我来到了河南兰考县的“焦桐”树下。
何为“焦桐”?其实,它与一个令人崇敬的名字紧密联系——焦裕禄,他是这棵树的栽植者。当年,他是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他首先号召全县人民种植泡桐树以阻风、固沙、改造盐碱地,从而摆脱贫困。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地种下了一棵泡桐树。由于身体原因和拼命地工作,他的生命提前走到了尽头……后来,成片成片的泡桐树长大了,成了兰考的“绿色银行”,老百姓怀着万分感激无限怀念的心情给这棵泡桐树取了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焦桐。
我万分崇敬地站在焦桐树下,仰望它那20多米高、近10米宽圆的树盘,脑海里回想着曾经学过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看过的电影《焦裕禄》里面诸多的记忆和影像。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还在湖南省黔阳县读初中的时候,就从父亲单位的报纸橱窗里看到了焦裕禄的报道。但那时的我仅仅是记住了他的名字。很快,我的中学时代就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岁月里结束了,我也身不由己地加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
记得是1968年12月底的前两天,我和全县所有准备下放的学生在县政府大礼堂参加“上山下乡”的动员大会,散会后,不知什么原因,黔阳一中文艺宣传队的一个瘦瘦的女队员,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唱焦裕禄》的歌: “数九(哪个)寒天北风紧,焦裕禄同志顶风出了门;挨家挨户来探望,风里雨里查灾情;没顾上喝一口热汤,没吃咱一口饭,你为咱兰考人民操碎了心。焦裕禄(哇)好书记,你真是咱们的贴心人!毛主席的好学生,毛主席的好学生!”
当时,没有什么音乐细胞的我,简直被这首歌惊呆了!——这首歌怎么这么好听!?焦裕禄的事迹竟然这样感人?!从那一天起,我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出于对这首歌的喜爱,我曾经努力记忆,并且把它谱曲填词,并且在十多年前把这首歌送给辰溪县的一位女歌手。后来听说她在珠海的一次歌曲大赛上获得特等奖,还被奖了一套房!不知道她唱的是不是这首歌颂焦裕禄的歌?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提焦裕禄和那个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了,那首歌也再也没有听人唱过!
只到最近几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崇下,焦裕禄的事迹才重新被人们热议。而且,我还看到了他为焦裕禄写的一首诗。里面有一句“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可能是受到歌曲里歌颂焦裕禄事迹的强烈感染吧,我多年来一直对他铭怀在心。遗憾自己只是一个常年身处农民、工人阶层的普通人,在过去的蹉跎岁月里,哪有“兼济天下”为民服务的机会?
只到1988年我37岁时,获得了高教自考文凭、转为国家干部调入机关后,才有了向焦书记学习的机会。
1990年,我参加了中国第二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进驻了辰溪县谭家场乡李家坳村一个叫坟头湾的自然村。面对这个村支部班子瘫痪、个别恶人横行霸道无法无天、贫困人口众多、基础设施缺少等等困难,我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一个工作队队员的作用。其中有为三、四个受欺负而无告、即将喝农药自尽的女孩子讨回了公道伸张了正义;并且在调解村民矛盾、计划生育、缴纳公粮、支持农村教育、植树造林、扶贫帮困、公益事业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想尽办法为所住的自然村(两个生产组)建立了一个抽水机站解决了抗旱问题。为了减轻贫苦村民的负担让他们少集资,我自己身兼技术员、泥水匠、小工,共计节省了4000元左右的资金。
虽然只有一年的驻村时间,我也积劳成疾、最后因抗洪救灾时连续奋战几天,患上了难以断根的哮喘病。
好在在我归队离村时,乡、村干部和老百姓对我还是有所肯定。特别是两个组的组长发动了50余户老百姓、每户凑50斤柴火给电影队,在我临走的前晚为我放映了两部电影。其中的一位组长在我上车前说“过两天一定要去县里给我送一面锦旗!”。我觉得他们这样做对我反而有“沽名钓誉”之嫌,就叫他们千万莫去!但是他们仍然觉得万分过意不去,后来这位组长就急切切地在代销点买了一张奖状纸,还请店主匆忙写下了“老熊同志,坟头湾人民忘不了你”几个字。因为车子已经发动,我就急忙收下了这张来不及盖章的奖状,保留至今……
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了,至今那里还流传 “好人老熊”的故事。
在此之后,我又在几个乡镇搞了“中心工作”。每到一地,我总要做几件实事、好事。
仰望高大茂密的“焦桐”,我心里轻轻的向焦书记汇报:在您的榜样之下,我践行了你的“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教导。虽然我现在已经退休十年,每每回想往事,心里还是有点自豪。
(感谢崔艳红老师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