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古巷:广东第一巷

赣州市:古向东
显示日期2024-03-14;访问次数:196; 电脑端

珠玑古巷:广东第一巷

古向东

近日在藏市淘到了珠玑古巷门票,该票长21cm,宽7cm,中间是珠玑古巷彩照,右边是副券,左边是存根,存根下方注明全票20元,编号0065714,背面是珠玑古巷观光示意图,铜版纸彩印。珠玑巷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有"广东第一巷"之誉。

图片1_调整大小.png

珠玑古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北9公里处,原名敬宗巷。珠玑巷全长1500米,宽约3-4米,路面用鹅卵石铺就。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巷内仍保留着不同朝代的古楼、古塔、古榕和古建筑遗址等一批文物古迹,珠玑巷得名也有近千年历史。

古巷地属岭南。在秦以前,岭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珠玑巷一带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公元前323年,曾一度称霸中原的古越国逐渐衰弱了,继而为楚国所灭。越国人不耻于当亡国奴,为逃避楚王的统治而更名改姓,"散居江南海上"。公元前223年,秦国又灭了楚国,越人因避秦又一批一批地向南迁徙。这时,大庾岭上出现了一群南迁的越人。他们北望战乱不堪的中原故国,不胜嗟叹,无限悲伤,而对眼前的岭南风光却十分赞美。于是,众人决计在大庾岭南麓,即今之梅岭--珠玑巷走廊一带安居下来。他们发扬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创业,这一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接着,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汉族又几次向岭南大迁徙。珠玑巷成了南迁人民的一个落脚点,一批一批人北来,一批一批人南去,中原文化逐渐在珠玑巷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珠玑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秦始皇为完成北逐匈奴,南开五岭统一中国的大业,派遣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征百越。为穿越梅岭,秦兵在悬崖绝壁间开辟了一条简便山道。这条小道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破烂不堪。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经过一年半奋战,终于开通了长百里,宽五米多的梅岭新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陆上孔道。从此,岭南与中原的交通更加方便,往来更加频繁。珠玑巷位于梅关古驿道上,地理位置优越,经过数代珠玑巷先民的不断开发,周围变成了宽阔平整的良田沃野,沙水河灌溉其中,宜农宜牧。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红冈翠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南来北往的文人学士、达官仕宦、富商贵贾都有此经过或停留,有的就在此落户。随着缙绅流寓的日益增多,珠玑巷便逐步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集镇。到北宋时,金人入侵,中原战火不息,以至靖康之乱,高宗南渡,偏安江南。这一时期,从中原迁到岭南避难的人更多,有朝廷官吏,也有平民百姓,他们在此驻足生息。宋室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作为岭南交通要道--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因此曾盛极一时。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连同附近牛田坊一带五十七村,简直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珠玑巷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站,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南宋末年珠玑巷一带居民为避战乱,又分批再南迁,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以至昌兴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的珠玑巷后裔繁衍数千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珠玑巷人为了重现古巷昔日的风貌。分别在巷内南、北、中段修建了南门楼、北门楼和中门楼。据门楼上镶嵌的石碑记载,这三座门楼皆由民间捐款修建。石碑还刻着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数目。巷中"珠玑楼"(即中门楼)上面还有一块石匾,上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8个字,乃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副师长蒙志所题 八十年代以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开发旅游资源,为南迁后裔提供寻根祭祖的良好环境,南雄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古道和巷内的三座门楼进行了修葺,重建张昌故居,并蒙海内外南迁后裔的赞助,由南雄籍雕塑家尹积昌老先生(广州象征五羊雕像作者)雕塑了胡妃玉像。 近年来,珠玑巷后裔回珠玑巷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文人学士研讨珠玑巷历史以及后裔对开发岭南,弘扬中华文化之贡献的作品、专著和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的有李大傻创作的小说《珠玑巷传奇》;陈中秋、潘邦榛创作的粤剧《魂牵珠玑巷》等。

2d8e1cfb8ced84fcca6c7e580fb02c3.jpg

珠玑巷是古代中原人和中原文化向岭南迁播的中转站,是珠三角人祖先的发祥地,是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点。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有"广东第一巷"之誉。其古朴清悠的古镇风貌和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了人们旅游、观瞻、怀旧、思乡祭祖的新热点。

 

编辑:王建

姓名:吕凌; 时间:2024-03-14 01:37:21

古老师擅自给美文补了一票。

姓名:吕凌; 时间:2024-03-14 01:39:11

我虽是半个广东人,但对珠玑古巷知之甚少,谢谢古老师介绍!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4-03-14 07:44:53

学习了,谢谢分享!

姓名:熊斌; 时间:2024-03-14 08:27:59

敢称第一巷,一定有两把刷子。

姓名:陈捷; 时间:2024-03-14 08:32:55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4-03-14 09:08:34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古巷,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4-03-14 09:22:15

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4-03-14 09:37:40

珠玑巷是古代中原人和中原文化向岭南迁播的中转站,是珠三角人祖先的发祥地,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有"广东第一巷"之誉。谢谢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4-03-14 10:28:57

佳文介绍,佳券展示。点赞!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4-03-14 11:23:29

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4-03-14 11:31:11

拜读了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4-03-14 11:43:01

珠玑巷,是岭南文化及珠三角人祖先的发祥地,欣赏学习,谢谢详细介绍!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4-03-14 15:06:53

历史古巷,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钟杰; 时间:2024-03-14 16:25:35

拜读了,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4-03-14 17:16:07

欣赏了!谢谢古老师的分享!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4-03-14 19:48:38

只是有票,不了解历史。谢谢古老师介绍分享珠玑巷!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4-03-14 20:17:27

谢谢古老师精彩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4-03-14 22:20:50

谢谢介绍珠玑古巷!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24-03-15 09:59:07

天下第一巷,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4-03-18 00:34:35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古老师分享!

姓名:金卫权; 时间:2024-03-18 13:36:32

一张门票,就是一个故事。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