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是门券收藏的调味品
我早就知道有印章一说,每当到博物馆时都有很多人忙乎的盖章,我看着还有些闹心。有的门券收藏爱好者,还把印章印在了门券上,感觉不伦不类的。自从读了李俊老师有关印章的大作,我真有些心动了,但暗暗嘱咐自己,控制住千万不能上“贼船”。有一天孙会长成立个印章群,因我愿意和他一起做事,什么也没多想就进了群。
前段时间到沈阳探亲,闲得无聊想到博物馆看看,尝试一下盖章的滋味。于是就让外孙女设计了盖章的表格,让女儿打印了一些,开始了我的敲章打卡之旅。每到一处,我都是先看看有没有门票,然后再去参观,拍了一些照片回去写美篇,把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找章,当时正赶上春节期间,又逢学生放寒假,盖章的人太多了,我虽然有退缩的意思,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沈阳期间,我一共出去盖章十七天,每天都要去好几个地方。
以前券友参观景点都是奔着门票去的,由于门票不断地减少,去景点淘票十有八九会两手空空,偶尔得到一枚简介也算是个安慰。我把简介也形容成调味品,与门票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下新的调料出现了,它比简介的味道更浓,这就是印章。
别看有些人忙忙碌碌也在集章,但不一定能坚持多久。因为景区对印章越来越重视,感觉都在比着干,以后有逐步商业化的趋势。爱好敲章的人会越来越少,所以我建议券友们还是把精力放在门票收藏上,如果真的喜爱印章,要把它当成业余爱好中的业余爱好。
印章的出现由来已久,它在解放前就有了,设计的都很精美。看来现在印章的兴起不是新生事物,是受老前辈们的启发。不过现在的人鬼得很,可能会弄得乱七八糟。
从解放前到现在的印章,让我联想起那段非常时期,以前都把盖章纪念的东东当做门票,现在一看它就是印章,在参观点摆上几枚戳戳,让人留下红色的记忆。
在这段文字成文前,我有些犹豫,该不该刊登在券研网上。实际上印章与门票没有关系,但与景点关系很密切。在景点问工作人员是否有过门票,他们都会恍恍惚惚说不清楚,而问起印章时他们都会如数家珍。我现在有这种感觉,有了印章我对城市中的旅游更感兴趣了,因为正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所到之处得不到门票,也不至于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