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阳矿山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健为县巴沟镇,博物馆保持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嘉阳煤矿行政办公楼原貌。四立柱退一进的典型苏式建筑,左右对称,砖木结构。三角形屋顶的正面墙上有五角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泥塑字形,下边两窗边有四幅毛主席军装头像和语录的红墙。四扇大形玻璃门代亮窗的两边窄墙上,有吊牌两个,左边吊牌是《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右边吊牌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四川嘉阳馆》。
进门大厅正墙顶天花红色背景墙上有白色馆名字体,下面是浮雊矿工群像。左转进门分部着16个展室,展出面积有10000多平方。
2011年9月23日,由嘉阳矿工组成团队自主建成《嘉阳矿山博物馆》开馆。
2013年3月,《中国煤炭博物馆四川嘉阳馆》完成升级改造,从新开放。
博物馆通过文字,实物,图片,多媒体,模型,雕塑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地质,地理等科普知识及地处南方的嘉阳煤矿薄煤层开采的艰辛与嘉阳煤矿的悠久历史。
一展厅,地质地理厅。讲述地球的构造和煤炭的生成的原因和过程及矿产资源,煤炭的种类。图文并芪。
第二厅嘉阳煤矿的成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位于河南焦作的中福煤矿面临被日寇侵吞的危险。为保全中福矿业先进的机器和技术人员,孙越崎先生力排众意,紧急组织煤矿设备和人员大撒离,辗转河南,河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来到抗战大后方四川,开办了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个煤矿。1938年12月17曰,中英合资嘉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部没重庆,矿厂在犍为县芭焦沟。
抗战催生了嘉阳煤矿的诞生,孕育了中华民族震撼人传之干古的爱国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赞歌。
8年抗战期间,嘉阳煤矿职工深挖荒陬,修筑铁路,疏浚河道,水陆运输並进,以近百万吨优质原煤,供应宜宾,泸县,重庆等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1946年1月嘉阳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天府矿业公司全济煤矿公司合并成立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4月易名为嘉阳煤矿,1952年改名406煤矿(中央公私合营)建成了黄村井,年产煤15万吨。
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煤矿。引进了苏联专家,加强煤矿建设,至1960年4月,煤炭产量达30万吨(年产量)。
上世纪70-80年代经过多次扩能改造。1996年组成四川嘉阳集团公司。200千年成为川投集团下属国有全资子公司。至2005年,嘉阳煤矿到120万吨的年产量,达大型煤矿规模。累计生产煤炭2100万吨。
第三厅煤矿设备与安全生产。展出有井架模型,天轮,支柱,翻笼,矿工帽,镐头,电钻,电锯,传送带等煤矿开采设备,用具和安全生产警示标牌。包合了煤矿开采,矿工作业,遗址保护,安全生产等煤矿文化理念。
通过参观,即领略嘉阳煤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稀有的矿业资源,走进矿工世界,体会了劳作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