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系列(25)靳尚谊
靳尚谊(1934年12月25日 -),河南焦作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中国美协第九届名誉主席 。
靳尚谊先生不仅是一位坚持在人物画特别是肖像创作上探索的画家,而且是一位在“人的主题”这个时代命题上做出独特回答的艺术家。在中国油画的宏观坐标上,他专攻肖像的选择与作为与他极为集中、充分和厚重的艺术积累,奠定了他在画坛独行特立的地位。如果说艺术贵在“自成一体”,靳先生的肖像创作所具有的“体”,是艺术风格上的“体”,更是精神内涵和文化风度的“体”。
从他逾历半个世纪的创造生涯看,他在二十世纪后半叶这个中国社会变革与变化最为迅速的时代,不断深化着关于“人的主题”的感怀与思考,也不断在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注入时代的特征,从而使他的肖像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心路历程的印记,也反映着亲历历史者的感怀。
从创作《在和平讲台上》和《十二月会议》的时代开始,靳先生就在作品中展现了致力于人的形象特征与人的精神世界统一的追求。他在肖像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塑造”而不是“描绘”的方式,是他在五六十年代与其他同辈画家相比所不同的艺术方式,也是他在前辈油画家肖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学术深入的标志。
“塑造”的方式包括对油画表现力的研究,也包括对人物个性和精神状态的揭示。在当年的油画画坛的整体风格趋于苏俄样式时,他独辟蹊径,专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作品,从造型语言的体系角度理解欧洲油画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他也更多地从经典的经验中感悟到了形象塑造的精神性价值。这种超越当时历史条件局限的认识使他出手不凡,但又显得朴素与内在。
靳先生几十年的人物作品贯穿着技艺精进而观点一致的作风。他在用油画这种外来语言表现中国人、创造出中国人形象的丰富性方面卓有贡献,成为中国油画精进的一种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也总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黄皮肤的中国人——其中许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是他(她)们日常的容颜——在他的笔下,有了与油画这种雅致语言恰切的交融,并且充满生命的生机。
注:门票由作者提供,资料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