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学府 感受现代文明
钱宝林 文 摄影 杨利民 于秀梅
3月27日上午9时30分,承德收藏家协会门券票证专委会15名会员及等来宾共20人,集中到承德高新区大学城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参观这个经历百年多的新校址及了解她的辉煌经历。
承德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的地方高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项目。
学院占地面积69.3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6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设有17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51个本科专业。截至到2023年7月,有在职教职工972名,其中,专任教师674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2022人。
该院的图书馆
我们从这个气派的图书馆的后面拾级进入校史馆
据院方接待我们这次参观的马部长介绍:这个学院的前身,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清末的1907年创办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解放后的1958年改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走进校史馆,翻开已经尘封的一页页的峥嵘岁月
马部长正在向我们介绍学院的历史沿革
厚重的历史渊源
她是早期革命的摇篮
代代奋进,不断创造辉煌
英才辈出,这里是历年来涌现出的精英才干。分“国家荣誉”、“党政机关”、“科技精英”“艺体翘楚”等。学院培养了这么多的社会栋梁和人才,有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主人引导我们参观团乘电梯来到六楼,参观非遗馆
承德丰宁的剪纸,以石俊凤剪纸为代表,其作品线条流畅精细、劈毛纤长均匀,注重细节描述,浑然天成,给人以人心愉悦之感。
滕氏布糊画的创作,以已失传的满族“补花”工艺为母体,取众家工艺之特长,惟妙惟肖,富贵艳丽。
铁艺、陶艺、二贵摔跤等非遗项目都是承德特有,上图的满汉双文书法也充分显示了承德的民族融合的地域特色。
接下来,学院主人把我们又带到另一座大楼,这里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
在漆器制作室,我们对制作工艺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种漆器制作出来,具有油画般的厚重效果。
雕塑与综合材料工作室静谧,充满着艺术氛围。
这些由大学生们制作的绢人形象栩栩。
这幅由导师熊英创作的大型漆画《丰收》。
每一件文创作品都凝聚了师生们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为承德的繁荣发展,倾注了他们的热情和期盼。
在弘扬塞罕坝精神展区,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影像资料,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塞罕坝精神。
原狮子沟林场副场长常甘生,是与承德二中当年上坝的六姐妹一同报名的,说起陈彦娴她们来,干了一辈子林业的老常也是心存感慨。
在参观的间隙,我们在杨利民副主任(左五)的带领下,参观了科技楼里设置的休闲书吧。书吧的负责人王老师(左三)用茶水和干鲜水果热情地款待了我们。门券会员于长泅(左二)以其书法作品代表全体参观人员回赠感谢。此间,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张子玉就下一步参加华北门券交流节情况及河北省门券收藏协会入会条件及要求向参加此次活动的会员进行了通报。
整个参观结束后,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30分。市收藏家协会门券专委会副会长寇瑞敏接受了随团参观承德电视台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