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遇滇东南(5)
——芳华永恒碧色寨
云南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因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此取景而名声大噪,前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更是一段有着许许多多故事的近代史。这里有当年国家落后丧失主权的屈辱,也有当地爱国士绅自建铁路的骄傲,这里有曾经喧嚣热闹的繁荣,也有沉寂多年不为人知的清静。
碧色寨火车站建于清末,经历过短暂的“繁荣”,如今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斑驳了百年的时光,那些留存百余年的中外建筑,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碧色寨火车站是滇越铁路的重要节点,1903年,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最终获得了滇越铁路北段的修筑权和营运权,碧色寨火车站成为了米轨和寸轨交汇的枢纽站。火车站站房是由法国人设计的,红瓦黄墙、木质百叶窗,石材包门、窗套和墙边,典型的法式风格。斑驳的黄色墙面上镶嵌着“碧色寨”三个字。房檐用钢架支撑,这些钢材,现在看上去锈迹斑斑,但它们与埃菲尔铁塔所用钢材同出一家钢铁厂,全部用铆钉铆接。站房最醒目的是墙上静止的法式挂钟“三面钟”,又叫“子母钟”,法国制造。母钟面向站房里的工作人员,子钟两面朝外,面向站台上的旅客。三面钟用一组机芯带动,同时运转,确保旅客和工作人员看到的时间一致,饱经沧桑的“三面钟”,目睹和见证了碧色寨的兴盛、繁华与萧条。来到碧色寨车站的游人们,都会在“三面钟”下的椅子上坐一会儿,冥想一阵历史。繁华和衰败有时候只在一瞬间,随着抗日战争打响,为防止日军从越南侵入,国民党政府下令拆除碧色寨至河口177公里长的铁轨。
在铁路轨道车站主楼正门门槛下,有一块刻着BM149标记的石板,后面还有法国工程师尼弗礼士刻的一个图案。据中国和法国天文台专家考证,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记点,从这里开始,北回归线穿过了15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把碧色寨命名为“北回归线坐标点,东经E:103°2’38";北纬N:23°27'5"”。尽管这些法式建筑的黄墙红瓦早已斑驳,但是它们依旧在风中招眼,仿佛向来客述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随着滇越铁路在1910年的全线通车,网球运动也从欧洲传到了云南,法国人还建了一个长29.3米、宽16米的网球场,因为当地红土的吸水性和渗水性达不到要求,法国人居然从意大利运来红土铺在球场上。当时周边的很多有钱人,专门坐着火车来看外国人打网球。据文物专家考证,碧色寨红土网球场成为“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
为遏制法国铁路向矿山及周边延伸,云南绅商联名上书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将军,并得到大力支持,自主修建了一条途经个旧、碧色寨、石屏等地的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于1936年10月全线通车。为了防止被法国人侵吞运输和管理权,铁轨采用600毫米的“寸轨”,不与滇越铁路的“米轨”接轨。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各设站房,使碧色寨一个山村拥有两个火车站,一个属滇越铁路,一个属个碧石铁路。两个车站因轨距不同,铁路不能互通,乘客在此换乘,货物在此换装,当年繁盛一时,米轨铁路与寸轨铁路在这里交汇且并行,成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观。在法国殖民者挤压中国的时候,这条铁路抵御了西方国家对云南矿产资源的掠夺,成就了云南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尊严与骄傲。
碧色寨不应该被世人所遗忘,不仅仅因为它是热播电影《芳华》的取景地,更是因为它本身见证了一段辉煌而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