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说东北景点的沿革(151)大连自然博物馆
大连自然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街40号,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
截至2019年末,大连自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50297件,珍贵文物513件。根据官网信息,截至2022年8月,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重达66.7吨的黑露脊鲸标本。
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建筑,是1898年沙俄统治时期修建的市政厅大楼。该建筑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胜利桥北,是一幢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古建筑,是大连市初建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199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民国十二年(1923年),调查所大量收集东北各地自然标本和资料后,增设了陈列室,主要展示岩矿和部分古生物标本,并注明标本的产地、藏量、开采价值和用途等,只供日本少数上层人物观赏研究。
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于展示的标本种类增多,陈列内容增加,收集标本的地域不断扩大,涵盖了东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种资源,将陈列室改为“满蒙物质参考馆”,同年,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十七年(1928年),“满蒙物质参考馆”在原建筑的两翼和后部扩建2000平方米,又进一步将历年从中国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欧美等地搜集的岩矿标本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实物标本和图文资料汇集起来,同年11月,成立了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的“满蒙资源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展示原有资源标本外,还增加了东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陈列内容,并将馆名改为“满洲资源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大连解放后,由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接管本馆,易名为“东北地方志博物馆”,由中长铁路科研所委托苏联地质专家叶果洛夫担任馆长,并对原有的陈列进行修整。
1950年11月,中长铁路局将本馆移交给大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时将馆名改为“东北资源馆”,充实调整了陈列内容,主要展览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建国后的新成就,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阵地。
1959年,在庆祝抗战胜利14周年纪念日这天,正式定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并请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
1995年,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决定移址建新馆。
1998年10月,大连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