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景点里的传说(86)
大连金石滩最东边有个海岸岬角,岬角处有个鳌滩景区,景区里遍布着6亿年前形成的古沉积岩地层,岩石色彩纹理变化万千,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块“龟背石”最是惹人瞩目,其石面上呈紫红色均匀裂纹,形如龟背,因此成为“龟背石”。
此石神奇,看上去犹如金龟伏岸,早迎朝日,晚送斜阳,夏临海风,冬披寒雪,年复一年,似在证明着什么,又似在期待着什么。人们说这就是古时候的“金龟婿”,他是在等着出走千年未归的心上人。
晚唐时,有河南李姓公子考中进士,并留京城长安为官。他才情卓著,诗书俱佳,京都世家郑姓小姐才貌双全,慕李氏才名,托人说媒。二人婚成,恩爱有加。几年后,李氏升为三品朝官,成为当朝重臣。得穿紫袍,佩金鱼袋。于是郑府上下为之欣喜,郑小姐自也是乐在心头,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终于嫁得“金龟婿”。
唐朝官员佩饰很有讲究。唐朝初年,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为金饰,四品为银饰,五品为铜饰。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时(公元705~709年)罢龟袋,复佩鱼袋。唐朝三品官虽然配金龟袋不到20年,但民间却留下了为官显赫,得佩金龟的印象。如中唐时的诗人权德舆就在《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中道:“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明代沈鲸在《双珠记·西市认母》中说:“珮叮咚,腰挂金龟,近天颜,谈道经帏。”后来,如果有女嫁了身份高贵的女婿,则称嫁得“金龟婿”。
郑小姐的“金龟婿”自从官升三品,于是就整日在皇帝身边理事,夫妻二人几天难得见上一面。即使在家歇息,也是罗衾未暖,为赴早朝而推开相拥依偎的妻子,匆匆离去。时间久了,本就属意“张敞画眉”和红袖添香生活的妻子对丈夫热衷朝中政治,周旋于“牛李党争”的漩涡里,于弹棋局中左右逢源的日子颇为无奈,同时也难耐那种寂寞深闺里香衾变冷被的空房生活。于是郑小姐劝丈夫不如激流勇退,过一种诗书理云鬓,当镜贴花黄的清静日子。然而已经进入政治热情中的丈夫很难听进妻子的劝告,依然故我,最后致使妻子一年之间很难见到丈夫几面。就是见到了也是喝得醉醺醺的样子,满嘴都是为官之道和升迁秘诀。这倒是应了《红楼梦》里蒋玉菡的那句话:“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男人当归不归,还是什么“金龟婿”!后来,郑家在朝廷党争中败势,全家被贬辽东,郑小姐也一同随家人远赴辽海。不久,李大官人也在党争中失去皇帝的信任,一落而成庶民。这时他后悔当初不听妻子的劝告,如此热衷政治,到头来落得无家可归的境地。
从官场醒来的这位“金龟婿”特别想念他的爱妻,于是跋山涉水到辽东寻找妻子。然而妻子一家不知落户何处,于是他从辽河以西一路打听到了沸流之滨,又从鸭绿江口折到白狼山下,再顺着白浪河一气到了渤海边。在海边,有人说他的妻子随家人到了黄海那边打鱼去了。于是他就来到金石滩,在最靠近大海的岬角处守望。为了让妻子能认出自己,他还特意披上当年在京城上朝时总穿的紫袍。海风朔朔,衣袂飘飘,从潮涨望到潮落,从月亏盼到月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见帆影,年年有船回,然而就是不见妻子归来。多少年过去了,他没有等来妻子。在海风的吹拂下,他须发变白,腰背变驼,身上的紫袍也碎裂斑驳。他高大挺实的身影渐渐矮了下去,蜷伏下来,最终成了一块“龟背石”。身死而心不甘,石上的龟背状裂纹,似乎还在证明他依然是当年夫妻恩爱时的“金龟婿”;而石上的紫红色,则是他身上披的紫色朝袍褪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