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阳子说申道沪之二十二
——上海国歌展示馆
上海 李金燕
国歌展示馆坐落在上海市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纪念广场西南侧,总面积1500平方米,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我和国歌厅等6个部分组成。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
馆内按照五个乐章,分别介绍了国歌诞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过程、深远影响、荣立国歌以及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
第一乐章 民族救亡的怒吼声,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帝国主义继发动甲午战争后,一九三一年又接连发起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古北口、喜峰口战役,把战火进一步烧向长城以南,肆意践踏中国国土。日本强占东三省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长达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激励人民发出不屈的怒吼,奋起反抗。澎湃激荡的时代风云催生了左翼电影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1930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兴起,在上海先后组建了一系列左翼文化组织。向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起猛烈冲击,冲破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相继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抗战,抗日救亡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核心之一,即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创作的时代背景。
第二乐章 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1935年,上海电通公司拍摄了开业后的第二部故事片《风云儿女》,讲述了一群时代风云儿女在长城抗战激励下奔赴抗战前线的故事。其中,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面临民族危亡的世代呼声。被广为传唱,成为不朽的经典。
词作者田汉,(1898到—1968),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创造社,开展文学活动,后来上海创办南国社,开展戏剧、电影、音乐运动。1930年参与发起“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创作了百余部话剧、歌剧、戏剧、电影,代表作有荣虎之夜、丽人行、风云儿女、关汉卿等。
曲作者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1932年起投身左翼音乐、戏剧和电影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作为左翼音乐小组成员推动左翼音乐运动。主要作品有毕业歌、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等。他的作品深刻有力的表现了被压迫人民大众的苦难和抗争,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呼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雄壮乐曲应运而生。1935年2月,田汉创作了《风云儿女》剧本梗概,写下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后不久被捕。孙师毅对歌词做了局部修改,聂耳热血沸腾,夜以继日谱写了歌谱。后由“七人合唱团”演唱,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义勇军进行曲宣告诞生。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剧院首映,片中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随着影片的放映从上海唱响。
中华民族抗日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战歌,极大的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激情,全国各地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人民高唱着它为争取自由、解放浴血奋战,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第三乐章 民族解放的冲锋号,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深远影响:
从影片风云儿女首映开始,义勇军进行曲就唱响在中华大地上。并传承唱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战歌和冲锋的号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人民高唱着为争取自由、解放、浴血奋战,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第四乐章 强我中华的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荣立国歌:
国歌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和标志,1949年9月,《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第一次奏响。1978年修改歌词后,确定为正式国歌,1982年恢复原歌词确定为国歌。
第五乐章 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国歌引领中国梦:
国歌是国家的精神象征,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国歌伴随新中国走过了每一个重要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国歌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引领人们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这首歌每个人都会经常听跟着唱,但是不够规范,2017年9月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崇高法律地位,对于奏唱规范、国歌规范的演唱、演奏、使用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书于2024年5月14日